靖江香沙芋:更出馨香是芋头

01.04.2020  16:51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苏轼寥寥几笔,便将头的色香味描摹得令人垂涎。对于芋头的美味,靖江人更有一份独到的感受。

据说,靖江种植芋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靖江地处苏北平原南端,三面环江,独特的土质酸碱度适中,渗透性适宜,保肥供肥能力强。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靖江香沙芋美味“加持”的秘密武器,也造就出一份独属靖江的人间至味。

在靖江,几乎家家农户都会拿出几分地种上两垄香沙芋。香沙芋好吃,种起来却不简单。农谚有云:“五月不薅,六月不壅,等于不种。”从播种的三四月份,直至收获的十月份,芋头种养的这段时间,正是气温渐升,蝉鸣渐盛的时节。农民们扛着锄头、钉耙,弯腰耕作于田间,汗水落入泥土,便是香沙芋最虔诚的养料。

衡量靖江香沙芋好吃与否的标准很简单,就在于“红芽密节”。香沙芋成熟的时节,农人拨开田田芋叶,挥锄松土,不几下,便能翻出一块不起眼的“土疙瘩”。抖落泥土,便露出了毛乎乎的香沙芋。细细观察,芋尖有一段红芽尖角,深褐色的外皮上节纹密布,这些,都是香沙芋沙糯口感的保障。

爱吃、会吃、懂吃的靖江人善于探索不同的烹饪方式,最大程度发挥食材的美味。而对于香沙芋,最简单的烹调就能让它呈现出最本真的至味。

有土灶的人家,一定会在生火做饭时,顺手往锅膛的草灰里“”上几个香沙芋。经过烘烤后的芋头散发出最纯粹的香浓。文人刘诜曾有诗云:“灰中蹲鸱香可拈……人间宰相君莫问。”吃着火烤芋头,心中竟生出了“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豪气,足见其美味。

靖江人将经过水煮或蒸制之后的香沙芋称为“毛芋头”。“毛芋头”得趁热吃,最好是刚出锅烫手时,急不可待地剥开外皮,蘸上酱油,酱香与芋香融合,便能引发一场惊爆味蕾的奇妙体验。吃不完的“毛芋头”去掉外皮,少许热油下锅,加水煮沸,汤汁奶白,出锅前,再撒上一把青蒜叶,碧青的叶色浮于奶白的汤汁上,便是一道浓香的烩芋头。

如果你觉得这种吃法清淡,那不妨挑上一块五花三层的带皮猪肉,或者干脆现杀一只农家走地鸡,以红烧方式烹饪,肉香渗进芋头的内里,浓油赤酱的汤汁将芋头的外皮层层包裹,咬上一口,如咸蛋黄般沙糯的口感在舌尖流转,如板栗般的清香,伴着丰厚的肉香,漾于唇齿,将食客送上味觉体验的“云端”。

靖江香沙芋”2014年正式获注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今,在靖江,香沙芋已不单纯只是一道美味。现代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推动着香沙芋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成为映照靖江城市味觉的一张特色名片。而在异乡游子心中,香沙芋更是记忆深处的一缕乡愁,尝一口家乡的特产,品不尽亲人牵挂的那般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