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近八成土地流转工作已经完成

30.08.2018  12:41

昨天,在西来镇桐村村,瓜农应丛尧将刚摘下的西瓜装上运输车。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我在桐村村承包了460亩土地,专门种植晚熟西瓜。目前收成不错,应该能赚上一笔。”在我市,像应丛尧这样想靠土地流转发家致富的职业农民还有不少。市委农工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26.57万亩,占承包总面积的76.7%。

早在2009年,我市就设立了市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近年来,乡镇二级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全部建设完毕,全市土地流转实现了程序、合同统一。2016年,为进一步明确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市委农工办、市农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经营权、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简称《意见》),建立起严格的土地流转准入机制,对流转项目人的资质审查、土地流转规模和期限控制、流转土地用途等逐一规范,并在泰州地区率先提出农村土地流转指导规模。

意见》实施以来,全市土地流转工作高质量有序展开。西来镇、斜桥镇等地纷纷出现流转千亩以上的经营大户。全市流转面积100~300亩的规模大户多达410余户,参与流转的主体既有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示范带头的村干部,还有一些龙头企业,他们都参与到规模土地的招投标环节中。

土地流转后,农户选择种植稻麦的最多,占总流转面积的八成,其次是果蔬、林木种植、规模养殖等。“愿意种粮自然是因为种粮有利润。”斜桥镇的宋旭贤是全市最大的种粮大户之一,种粮面积达1200亩,年均生产稻麦240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规模种植水稻为例,病虫害统防统治,一亩地能比农户分散种植节省50元;施肥的效果也比一家一户施要好,一亩地也能省好几十元。土地流转、整理后,能形成连片种植,农场就能添置植保小飞机、大型插秧机、绿色烘干设备等“高大上”农机具,节省人工成本,平日里还能承接其他农户的植保服务,收取一定劳务费用,补贴购机成本。“这两年粮食价格不稳定,特别是小麦卖不出好价钱。即便是这样,规模种粮一亩地也能赚约200元。”宋旭贤说,收成好的时候,种粮食每亩产值能达到2500元以上。刨去各类成本,收入超20万元,一点不比上班差。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动土地、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市委农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土地分散必然造成项目分散,农业新技术推广难,政府对农业投入很多,但收效有限,农民增收困难。土地流转带来的土地连片经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拥有多年种植历史的靖江香沙芋,曾一度面临品种退化、产量下降、附加值低等现实问题。实现土地流转、要素集中集聚投入以后,新科技的引进和应用,解决了香沙芋脱毒组培、机械化种植、深加工等问题,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品质。此外,农业部门还集中投入,举办芋头集,提高香沙芋知名度和附加值,使得香沙芋一举成为泰州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均产值超亿元。

土地规模化经营还让统一植保成为可能,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市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农业科技推广水平、土地产出效益、农民收入、村集体收入和秸秆“双禁”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如今在我市田间埭头,机耕路密了,新品种推广容易了,秸秆“双禁”期间,村干部“严防死守”的压力减轻了。

逼出来的“芡实村”
孤山镇勇进村1800亩芡实已进入开花结果期。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