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种养殖大户“触网”的喜忧乐

27.08.2015  03:29

近年来,我市猪肉脯、香沙芋、水蜜桃等各类农特产品借助网络“快递”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运输成本高、人才缺乏等难题。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听种养殖大户谈“触网”感受。

 

喜 “触网”拓宽了销路

 

这一季紫薯还没上市,但是网上订单已有上千斤,基本不担心销路。”昨天,东兴镇鑫源家庭农场负责人陶鑫高兴地告诉记者,与线上销售平台“泰优惠”“牵手”后,农场的50亩新品种紫薯和200多亩南美白对虾都有了一条全新的销售渠道。

 

如今,从孝化大米、徐周葡萄、西来水蜜桃、马桥镇芦笋到东兴镇、生祠镇的中华绒螯蟹……我市不少农产品都在网上销售。

 

位于生祠镇金星村的红芽香沙芋专业合作社早在2005年就创办了“中国香沙芋网”,并配备专业客服团队,每年网销营业额超百万元。除了有实力的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外,一些“农二代”、“新农人”也初尝电商甜头。在今夏水蜜桃销售旺季,东兴镇80后果农陈秋通过微信朋友圈、联手团购网组织团购等方式,在网上销售自家基地新鲜采摘的水蜜桃,线上销售总额高达近10万元。90后农场主郑晨更牛,去年他通过网上搜索,成功与欧洲某农贸市场达成香沙芋销售协议,成功将50吨香沙芋打入欧洲市场。

 

忧 物流、技术是“硬伤

 

农产品“触网”,能省掉不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然而,作为一种新兴模式,其发展和经营也遇到了瓶颈。

 

靖江是全国最大的河豚鱼集散地。近年来,靖江的河豚鱼批发户们也开始“触电”,在渔婆路开水产店的刘天宇就是其中一员。今年他在网上卖河豚鱼,但快递投放经常是“一扔了之”,新鲜的河豚鱼根本经不起这番折腾,造成不少无谓的损耗,遭遇诸多投诉与退货。“我还试过在网上卖长江刀鱼和刀鱼馄饨,后来也是因为运输问题,赔了不少。”刘天宇告诉记者,现在他选择运输方式时会特别慎重,不仅用泡沫保险箱加装冰块将水产保鲜起来,还会尽量选择搭载长途车或者下血本用顺丰冷链物流。

 

与化妆品、服装等相比,网上销售农产品要求更高,因为农产品不能长期存放。”市供销总社社务管理科科长刘玉基说,目前靖江“触网”的农产品大多是果蔬、水产品等生鲜类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不太高,高运输成本、高损耗致使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小。

 

此外,生鲜“触网”还有一个技术上的“”要迈。“我也想在淘宝、微信上开店,但怎么经营网店、怎么装饰界面、怎么填写产品介绍、怎么和客户沟通,我一窍不通,真觉得自己‘out’了。”生祠镇顺禾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冷红明说,比起普通农民他自认为是个“网络达人”,但要真正把电子商务和农产品销售结合起来,知识还远远不够。

 

乐 市供销总社搭建平台

 

昨天上午,马桥镇大印象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负责人孙建芳将5斤新鲜黄秋葵、3斤精品黑番茄和8斤芦笋送到马桥镇正北村电商服务站,由专业工作人员联系物流公司打包发货。“之前我们合作社也建过网店,但没人会打理,订单不多。加入电商服务站,一天就卖了这么多。”孙建芳说。

 

今年,市供销总社牵头“电子商务进乡村”工程,计划在全市各行政村建立为农综合服务站,并在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率先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引导更多农产品生产、加工者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马桥镇正北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作为我市首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已正式投用。市供销总社副书记朱凤祥介绍,电子商务服务站能够通过信息共享,将本村、本镇乃至全市小合作社的初级农产品重新整合,通过打组合拳的方式实现整体营销,在压缩经营、物流成本的同时抢占市场。年内我市计划建成2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并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