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游客尼泊尔亲历地震昨晚乘坐航班回国

28.04.2015  13:33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截至4月27日10时,地震已经造成3218人死亡,超过6500人受伤。中国西藏、印度、孟加拉国、不丹等地均出现人员伤亡。地震发生时,不少中国游客正在当地游玩,亲历了这次地震。靖江游客丁玲就是其中一名亲历者。

 

亲眼目睹古迹被地震所毁

 

4月25日下午2:16,正在尼泊尔游玩的丁玲,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刚刚尼泊尔地震了,吓死了,一片混乱,震感非常强烈,现在还有微晃。”下方还配有一段小视频,画面中是慌乱奔跑的人群,其中有尼泊尔当地人,也有金发的外国游客。

 

很快,她发出了震后第二条微信,坍塌的墙体、四散的砖块、不安的人们、凌乱的街道……所有的图片都说明,地震破坏力很大,但那时她还不知道,震中是在博克拉。

 

当天晚上,她看到了贴着“志愿者”三个字的五星红旗,才知道已经有中国人自发组织了救援队,并组织了一批救援物资,准备赶往加德满都中心区的白灯塔附近,据说那边有四百多人被埋。

 

低沉灰暗的云层,惶恐不安的人们,盘旋的直升机,对丁玲来说,甚至有点世界末日的感觉。当天晚上10:57,丁玲和同行友人遇到了一位敬业的厨师,在这样的情形下,厨师还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材料,为大家烹制了一顿灾难中的晚餐。

 

排一天队领到机票昨晚回国

 

4月26日上午7:35,丁玲再次发微信向朋友通报当地情况:“晚上余震不断,刚刚经历了整晚最强烈的一次余震,我们一切安好。昨晚大使馆滞留了上千人,机场也有上千人,更多的是我们跟当地人自发组织的自救。

 

在向家人和朋友报平安的同时,她还不忘帮助同在尼泊尔的同胞。当天,她在微信发布了一条寻人信息,笔名为“阿瑞”的作家在地震后一直失联,在尼泊尔的国人圈内都开始接力转发这条微信。

 

此后的一个多小时内,由于通讯中断,她一度与外界失去联系,但很快她发出了一条微信再次报平安,乐观地说:“七级余震的时候我们还在悠哉地做午餐,还有猴子在旁边虎视眈眈,我依然按原计划28日航班回来,还有两天会在加德满都!我会没事哒,各位放心!

 

昨天凌晨,丁玲转发了一篇凤凰网针对“持中国护照免费回国”消息的报道。随后就一直没有更新消息。

 

昨天晚上,丁玲通过微信告诉记者,昨天她排了一天队终于领到了回国的机票,于昨晚回到国内。

 

资深旅者第四次赴尼泊尔

 

对尼泊尔来说,丁玲不是个生分的游客。从2013年第一次穿越藏区来到尼泊尔,丁玲和这个南亚山区的内陆国家,结下了深厚的缘分。这个小国的平和安逸,让她深深沉醉。

 

今年4月5日,她从昆明乘坐东方航空航班,第四次来到尼泊尔。虽然早已不是那个初来乍到的游客,但她仍然会乐此不疲,去杜巴广场拍张照片,身后的灰鸽依然,和友人同骑大象,去博克拉来一次痛快的滑翔,在费瓦湖看船来船往。

 

由于这次行程长达近一个月,她还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她目睹了当地的罢工游行,巧遇了尼泊尔的毕斯基节,这些都是很多观光客可遇而不可求的奇妙经历。

 

她没想到的是,这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中,还包括这次尼泊尔81年以来最严重的地震。

 

4月26日晚,加德满都下起了大雨,风呼呼地吹打着窗户,余震时不时地晃两下,丁玲躺在酒店四楼的房间里,心情已经不再大起大落,更多的竟然是平静。

 

本报曾报道丁玲《穿越藏区进尼泊尔

 

早在《靖江日报》2014年马年春节特刊上,本报就曾刊文《穿越藏区进尼泊尔——靖江80后辣妈壮游记》,文中的主人公也就是此次亲历尼泊尔地震的丁玲。

 

当年,丁玲还是第一次走进尼泊尔,但她选择了只有资深壮游族才会挑战的方式:穿越藏区后进入尼泊尔。她参加了一场盛大的藏族婚礼,从布达拉宫掠过,再坐车从边境樟木镇过境,最终到达尼泊尔。此次地震中,紧邻尼泊尔的樟木镇也受到了较大影响。那次的旅程,相比此后的深度旅游,显得短暂而仓促,但却恰恰是这次惊鸿一瞥,让她对这个喜马拉雅山下的国度流连忘返。

 

当时的版面上,还刊登了2013年丁玲和幸福美丽的尼泊尔母女一张珍贵的合照。从那时的照片上可以看出,这对尼泊尔母女的笑容中满是阳光,幸福满满。如今,再看看被地震毁于一旦的古建筑群和流离失所的尼泊尔人民,不禁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