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基层普法实现三大转变

26.10.2016  03:06

近年来,靖江市司法局注重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将法治元素融入到群众文娱活动中去,立体化、多层次向基层群众推送各类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使普法宣传真正达到“看得到”“听得懂”“能互动”“轻松学”的效果,实现了三大转变。

从“你说”到“我演”。把“法治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中去,指导策划法治题材群众性文艺作品创排演出,把生硬的法律条文植入到新颖生动、广接地气的靖江讲经、现代锡剧、相声小品中去,让市民业余文艺团体自编、自导、自演,自由阐述观点,扎根本土、寓教于乐,通过参与式、渗透式的法治文艺汇演、巡演,把法治理念根植于市民心中。创新推出“民间法治文艺上台、上架、上路”系列活动,推动民间法治剧本创排上台、编辑成册上架,法治文艺团队上路巡演,目前,共有成熟民间法治文艺团队12支、剧本36个,今年已演出近百场。此外,西来镇、城南街道探索打造了乡间法治文学月刊,生祠各村广播站推出了每周一次的“法律明白人五分钟说法”,促进了市民法治意识的提高。

从“纸间”到“眼前”。加强线上平台特别是微信平台的深度开发运用,打造“司法行政朋友圈”。按“谁执法 谁普法”责任制,组建了司法行政微联盟、微信好友圈以及普法、执法职能单位门户网同盟,每周组织一则法治微话题,加大网友互动,吸引粉丝、培育“铁粉”,逐步建成普法宣传直通群众的交流服务、社情民意收集平台。同时,探索运用互联网数据挖掘、比对等先进手段,归纳总结出各镇、各行业、各年龄层次人群法治需求特征,在此基础上为每类对象量身制定可量化、看得见、能落实的精准服务措施,推出了普法宣传、法律顾问、便民服务、法律援助和纠纷化解等5大系列普法服务产品,实施“靶向疗法”, 把“纸间普法”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能互动的“眼前普法”。

从“硬建设”到“软植入”。 在形成“市区有中心、街镇有实体、村居有站点、报纸有专版、广播有专栏、电视有频道、新媒体有互动”普法学法矩阵基础上,建立市民法治大讲堂、居民法治学校,及时为居民送上最前沿的法律动态。在全市12个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广泛组织开展“一镇一品”文化品牌培育活动,打造家门口的法治文化乐园。在261个村、社区掀起新一轮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制定修订热潮,近50名驻司法行政服务站律师参与了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的起草,对涉及土地、房屋等村(居)民切身利益的条款提出了合法性建议。与靖江电视台“小红帮忙”栏目合作举办了“靖江司法全市行”活动。依托并将办事处“释法庭”试点推行民主议事制度,由律师引导,以居民普遍反映的涉法管理盲区为议题,居民投票决定解决方案,实现了从政府主导的供给模式向公众参与的居民自给普法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