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人民法院荣获“全国优秀法院”

26.02.2015  09:23

 

今年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表彰全国优秀法院、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的决定》,靖江法院被表彰为“全国优秀法院”。据悉,“全国优秀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中成绩卓著者的崇高荣誉,是全国法院、广大法官和干警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靖江法院是这次江苏省三家获奖基层法院之一,也是泰州两级法院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法治力量在“破题”中彰显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制约地方发展的瓶颈问题,一直是靖江法院党组思考的方向。

 

一家3000多人的针织厂,因经营不善,债务缠身,老总跑了。工人们吵着闹着,要工作、要工资。怎么办?这烫手的山芋谁来接?靖江法院党组一班人连夜开会,最后大家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不能凡事都由政府兜底,必须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他们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将弃企避债、确无生存可能的这家企业引入破产清算。破产程序启动后,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思想工作和有条不紊的债务登记,全厂职工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紧接着,法院又思考破产企业职工今后的生活出路,动员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收购该厂,大量职工又有了新工作。

 

弃企避债是影响地方稳定的顽疾,将弃企避债企业引入破产程序,这个举措很好,也很有力!”靖江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国庆说。

 

司法建议催生医保新政,在靖江一度传为美谈。2013年李某碰到一件麻烦事,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她发现自己的医保没有缴足15年,就找单位要求补缴。单位感觉比较冤,说:“你在我这工作才两三年,凭什么让我补缴你以前的医保?”双方争执不下,李某把单位告上法庭。案件审理过程中,主审法官敏锐觉察到,李某的情形并非个案,于是向市政府、人社局建议对此现象予以明确规范。事后,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和明确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从政策层面解决这一问题。

 

案件审理终究是亡羊补牢,防患于未然才能抢得矛盾化解的先机。司法建议成为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2011年以来,靖江法院共发出综合性司法建议41件,内容涉及土地征收、江滩管理、社会治理、社会保险等方面,得到靖江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相关单位的采纳。

 

司法改革在“破题”中前行

 

案多人少、执行难、百姓信访不信法……都是摆在法院面前的难题。如何破解?靖江法院用实际行动来回答。

 

靖江法院的江阴园区法庭,是全省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试点法庭之一,采取1+1+1工作模式,由一名主审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组成审判团队,针对法官的特长授予相应案件的定案权,探索建立“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当问及改革前后的差距,审判员叶海华坦率地告诉记者:“改革前,我40%的精力要耗在送达上,改革后增设法官助理,我可以将这40%的精力用在案件的审理上。”据了解,园区法庭改革效果明显,在减少一人的情况下,2014年结案同比上升了13.56%。

 

在破解“执行难”上,司法网拍是举措之一。靖江法院对符合条件的涉诉资产,一律实行网络拍卖,以“零佣金、全透明、高效率”的优势吸引买家竞拍。据执行局局长梅岭介绍,靖江法院去年共拍卖成交24次,总价9539万元,节约拍卖费用约400万元。

 

此外,靖江法院还推行分权集约机制,改变“一人包案到底”的执行模式;推行执行查控机制,与公安、银行、住建等部门建立“点对点”查询平台;推行执行威慑机制,实施“黑名单”制度,与银行等社会征信系统对接,对失信人员采取限制贷款、限制高消费、限制离境等措施,实施信用惩戒;推行执行联动机制,建立市镇村三级执行工作网络,改变法院执行单兵作战的状态,与江阴、如皋、泰兴法院区域联动,解决交通事故案件跨区域执行难问题。

 

司法作风在“破题”中转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破解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六难三案”问题,是基层法院必须正视的问题。

 

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青年法官们举起右手……靖江法院通过举办法官宣誓仪式、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为人民司法的理念内植于心、外践于行。

 

2010年年底,靖江法院党组一班人向全院发出“作风建设,向我看齐”的号召。院班子成员改变在办公室听汇报的工作模式,经常下到法庭,靠前指挥,化解疑难复杂案件;定期深入乡镇、企业,掌握基层司法需求;来到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心声。领导班子工作作风的转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院干警,公正、为民、务实、严谨的工作氛围日渐浓厚。

 

2011年以来,靖江法院通过优化“一站式”立案服务,加强司法救助力度,减免经济困难群众的诉讼费147万元,先后开设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巡回法庭,开通“民生案件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审结劳动争议案件3514件,引导建立和谐共赢的劳资关系。

 

(兰垒、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