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03.12.2015  12:13

文明,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市民的道德修养犹如标尺,衡量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我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升华市民道德修养的同时,矗立起城市向上的精神地标。

 

以凡人善举引领社会风尚

 

11月22日,靖江马洲之家志愿者协会将500双棉鞋赠送给8家敬老院,这些棉鞋是74岁的“爱心奶奶”耿素珍和志愿者制作的。活动现场,莲沁苑社区艺术团、东方之韵艺术培训中心等团体的志愿者还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上了一台精彩演出。

 

靖城街道北大街社区居民耿素珍义务为孤寡老人制作棉鞋已有多年,刚开始是她一个人做,后来,越来越多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加入进来。2013年起,耿素珍的身体欠佳,“马洲之家”的志愿者们接过爱心接力棒,成立工作室帮制作棉鞋。如今,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送温暖的同时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一个个“凡人善举”,激活了城市文明的细胞,形成巨大的“滚雪球”效应,成为马洲大地重要的精神标识。

 

当前,我市各行各业都有榜样,各个群体都有模范,各个阶层都有典型。据统计,近年来,全市100多人次参加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推荐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人当选“中国好人”,12人当选“江苏好人”。

 

为放大社会效应,我市组建“靖江美德善行”宣讲团,在城乡巡回宣讲市法院副院长陈燕萍、“爱心奶奶”耿素珍、南山冶金机械制造公司创始人马全章、斜桥镇渔民赵伯初的事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让美德善行传遍马洲大地。

 

以制度建设推进文明养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我市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不同人群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支持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开展文明服务、文明交通、关爱空巢老人、无偿献血等“文明靖江”志愿服务行动;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率先在税务、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建立完善行业信用记录、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立并实施“红黑榜”制度;以创建“无红包医院”等为抓手,着力增强医疗卫生系统的职业道德水平;在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机关、企业、乡镇、学校、社区等领域打造特色鲜明的“道德讲堂”,市文明委在“马洲书院”设立“道德讲堂总堂”,每月举办两期活动,使之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主阵地及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文明素养悄然提升着。我市志愿者已增至7万余人,涌现出了“179”“靖江日报小红帮忙”“家有儿女”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志愿者组织。市民文明交通习惯逐渐养成,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不断减少。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公共场所排队等候已蔚然成风。

 

发现美、崇尚美、传递美,已成为靖江人的自觉行动。

 

以核心价值观浸润市民心灵

 

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公益广告在各大商场超市、公交站台、集贸市场等人流量大的重要路段和区域随处可见,市民时刻浸润在文明创建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之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城乡社区是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今年7月份,靖城街道公园弄社区文化长廊建成,全长百余米,道德漫画、格言警句、文明知识等上墙,直观地展现在居民面前,向市民传递正能量。教居民学礼仪、组织孩子给长辈洗脚、举办金婚纪念日……靖城街道小关庙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学礼仪、塑家风”的活动,用身边的典型引领社区居民注重道德教育。

 

城乡社区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努力从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多方面着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群众在生活中感知领悟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我市还充分利用媒体、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主流新闻媒体、市各有关部门门户网站、市内主要商业网站、各校园网等开辟专题专栏,形成整体合力和强大声势,进一步激发市民的深切共鸣,内化为每一个人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