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02.12.2015  10:20

 

2015年,有太多精彩值得铭记。

 

这一年,靖江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这一年,靖江掀起全民创城的热潮,城市面貌发生着改变,惠民工程稳步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深入人心。

 

这一年,靖江追求文明的步伐铿锵有力。

 

全民参与创建接力

 

自2004年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以来,靖江文明创建硕果累累,连续三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文明城市”称号,今年2月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十年时光荏苒,变化的是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不变的是对文明的不懈追求。这种追求从来不是单纯去争荣誉,而是通过创建,带动城市品位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发展的软实力、培育城市的竞争力。正是有这样的战略定位和坚定决心,每一次创建,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全民参与其中。

 

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从组织领导、条块结合、资金保障、责任奖惩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整合资源,确保创城工作“一盘棋”,形成了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市人大、市政协不定期组织视察、调研活动,研究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出对策建议。各辖区、各部委办局党政“一把手”抓创建、负总责,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的创城组织体系日臻完善。

 

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学校师生、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各类人群齐参与,每一位市民把创建视为分内事,从细节做起,以自己所在群体的“文明小气候”带动全社会的“文明大气候”。

 

这就是靖江全民共创的真实写照,也是靖江创城的动力源泉。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沿着牧城景区明湖岸边行走,可见各种杉类植物依托地形生长着,湖里有中山杉,岸上有落羽杉、池衫等,移步换景,趣味盎然。这里的杉类植物园占地100多亩,游人在观景的同时可充分了解靖江本土特色植物。杉类植物园是靖江打造高品质景观的一次实践,得到了园林专家的称赞。

 

从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到注重提升园林景观品质,靖江城市景观正在追求“质变”。如今,这种“质变”体现在城市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靖江以提升城市品质为切入点,倒逼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力求“形神兼备、秀外慧中”。今年以来,一系列举措继续实施,市容市貌焕发出新魅力。

 

全面完成无物管小区三年改造计划,外墙、楼道、门窗、路面、路灯等修葺一新,重点打造供销新村、血站宿舍等5个“三星级”小区及一塑宿舍区、景馨花园等13个“二星级”小区。

 

加强生态建设,全年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植树造林6000亩,确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以上、绿地率30%以上,实施工业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工程。

 

建设停车场地,加强新建小区、公共建筑停车位规划配建,科学设置停车泊位,实施停车诱导系统二期建设,引导市民快速有序停车。

 

加强数字化城管一、二、三级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以城管委为平台、以数字化为依托、以网格化为手段的“大城管”工作机制,畅通部门协作渠道,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示范行动筑牢根基

 

文明创建,示范先行。

 

步入市政务服务中心,随处可见创建文明城市的标语,工作人员暖心的话语、快捷的办事效率换来了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这是靖江廉洁高效政务环境的缩影。

 

走进靖城街道江华社区,服务大厅宽敞规范,老年活动室里有人下棋正欢,江华菜场周边有志愿服务队帮助维持秩序……这是靖江文明社区的样板。

 

来到渔婆农贸市场,门前道路平坦宽阔,停车位上车辆整齐摆放,各种摊位分类摆放,公开的价格和诚信的服务让市民买得放心……这是靖江文明市场的代表。

 

近年来,我市把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城乡基层的有力手段和有效载体,因势利导,积极组织文明创建示范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夯实基础。如今,这些创建示范窗口正发挥着引领作用。

 

为充分挖掘和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创造力和资源优势,我市常年组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与社区、农村结对共建,通过教育培训共抓、文化活动共办、环境卫生共建、文明新风共倡等形式,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