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中山杉攻克三峡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难题

09.05.2016  10:19

重庆市万州区林业局5月5日对外发布新闻:三峡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的生态难题被成功破解。记者昨天从靖江市国家中山杉良种基地获悉,三峡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选种的是该基地的“中山杉118”大苗。基地专家周仁山说,靖江中山杉为攻克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这一“世界级生态难题”立下了大功。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指位于三峡最低枯水位145米和最高蓄水位175米之间的坡岸部位,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分布在重庆市、湖北省所有库区区县。由于该区段长期被淹没在水下,树木花草难以生长,在枯水期形成了大面积的无植被带,不仅景观效果差,而且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难度很大,因此,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被称为“世界级生态难题”。

 

周仁山介绍,中山杉是原产北美落羽杉属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后代,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多年试验研究后选育而成。从1990年起,靖江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引进中山杉试种,其中的“中山杉118”是国家林业局选定推广的良木品种,适应性强、抗风强、耐水湿、耐盐碱,被广泛用于沿海防护林建设和湿地生态治理。靖江中山杉基地也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

 

2002年,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启动中山杉在三峡库区的造林和育苗试验。随后,靖江向万州区提供了首批5000株种苗。2009年初,三峡水库首次试验性蓄水时,万州区移栽了208株“中山杉118”大苗到沱口福利院外的江边170~175米区间,进行淹没浸泡试验。当时,这些中山杉大苗米径3至5厘米、苗高三四米。经过4年试验,苗木保存204株,保存率达98%。2012年3月,万州区结合长江绿化工程,在该区新田镇五溪村、沱口福利院外侧等地的江边消落带165~175米范围内营造近500亩中山杉试验示范林。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三峡水库再次蓄水至175米,中山杉苗木经历了第二次没顶淹没浸泡,水位消退后,树苗又发出了新芽,长势旺盛,苗木保存率达80%以上,最高保存率达到95%。

 

一个多月前,我到沱口福利院等处江边查看,发现中山杉长势良好,有的已有20多厘米粗、七八米高。”周仁山欣喜地说,这充分证明,中山杉在库区消落带165米水位线以上栽植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目前,靖江中山杉占据全国中山杉85%的市场。靖江市国家中山杉良种基地负责人施建中介绍,近年来,基地先后提供近10万株中山杉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今后,基地将根据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中山杉种苗的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