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人才幕后的故事

17.02.2018  20:26

文化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近年来,我市多位青年文化人才、艺术人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的表演功力精湛,有的创作能力惊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群年轻人,听一听他们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所感悟。

 

张朔祎:情感揉进音乐里 只为梦想“忙碌

从小我就和老师薛阳学习竹笛,长大后却发现自己更喜欢流行音乐,继续师从薛老师学习吉他弹唱。”张朔祎扬起他的的双手,记者便看到左手的指尖和右手不太一样,他说:“这是多年来一层又一层老茧蜕变后的结果,所以老茧已经与皮肤融为一体了。

“从懂事起至今,张朔祎从未改变过他的音乐梦想。平日里,他最享受的是,和队友在舞台上把音乐带给大家的美好时刻。他个性鲜明,对吉他有种独特的感情,他说,接触吉他后,感觉像是认识了一个无话不说的老朋友,这份与音乐相伴的幸运,相信会给更多热爱音乐的朋友带来美好。

张朔祎痴迷于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尤其是对吉他。那时候,在大学期间,没事就会在宿舍里抱着把吉他,弹琴唱歌,理所当然成为了宿舍里的“音乐大哥”。“在我的影响下,很多校友也开始对吉他着迷,纷纷向我拜师学艺,大家练习的热情都很高,强度也随之变大,有时通宵达旦练习很多遍,我们相互鼓励,吉他陪伴着我们度过了大学的难忘时光,”张朔祎回忆。

大学毕业后,一场又一场的演出,让乐感出色的张朔祎练就了高超的吉他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在2012年,他组建了自己的“时光乐队”,开始自己独立音乐的创作。这些年,张朔祎也曾有过叛逆的青春,虽然没有长发和纹身,但却带领着乐队,用一首首歌曲,表达出了大家的心声,其中既有调侃讽刺,也有慢调抒情。

2017年的夏天,张朔祎奔赴上海,带着他们的原创作品参加了“简单生活”音乐节·初犊区比赛,获得了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其实我最在乎的是有多少人能听懂我们的音乐,有多少人产生了共鸣。人生没有回头路,每一步都要认真迈过,有了一颗自信而谦卑的心,才能将音乐做好!这是著名音乐创作人李宗盛大哥教给我的话。“张朔祎说。

在乐队里,乐队成员都会称呼张朔祎为”Boss”,因为每次在排练前他都会把所有的歌谱和器材准备好,而所有的作品都会由他来把最后一道关,如有不到位的歌曲,他就会反复修改再重新来过。在原创作品方面,张朔祎在圈内也不断受到同行的肯定。近两年,100多部作品经改编,再通过后期统配、精心制作成视频,上传至优酷平台,获得得了比较好的粉丝点击量,有些片子能够达到10万+,张朔祎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好老师”。

在痴迷于音乐的同时,张朔祎意识到,做琴行并不是实现理想的长远之计,“对于音乐而言,当吉他老师可以说是离自己的音乐梦想最接近的一个职业,今后还会继续努力写好自己的歌曲,找到更多懂我的人。”张朔祎说。

于是,他将重心转移到了吉他教学上,教起了吉他,学习者越来越多。短短几年时间,他教出的吉他手、贝斯手几乎遍布靖江每个学校,有中小学生,还有大学生和成年人。每每看到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能够独立弹奏,就是一件极其开心的事情。

如今,吉他陪伴着张朔祎度过了十年的匆匆岁月,能够找到“一个有钱赚,又能把兴趣结合到一起的工作”,张朔祎用两个字总结就是“开心”。

 

徐均靖:琴筝合壁惊四座 唱出最美“声音

春节前夕,当记者来到徐均靖家时,她正在精心练琴古筝,为下午的上课做准备。别看她年纪不大,却已多次获得大奖,最高奖项是在2017首届“台湾古典乐公开赛”民族唱法银奖。同年,她还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国家三级演员。

徐均靖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对我的帮助。人生中获得的第一个奖项就是首届靖江好声音比赛的冠军,我很感谢主办方靖江日报给我的这次机会。“当时的我才19岁,在泰州攻读音乐教育专业。起初报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赛,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总决赛。”徐均靖笑着说,主持人在揭晓总决赛结果时的那一幕,激动地自己,用双手捂嘴欢快地跳了起来!

最让徐均靖难忘的还数2015年新年音乐会的舞台,当时她凭着首届“靖江好声音”冠军的头衔,获得了与上海民族乐团同台表演的机会。“第一次与专业乐团合作,多少会有些紧张,候场时,我两手攥紧拳头,手心里全是汗,而且当时还有点感冒,生怕自己发挥不好。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我要更加努力。”徐均靖回忆道,两曲唱罢,声音高亢,婉转自如,总体发挥正常,台下的观众纷纷称赞,观众席的热烈掌声就是对她最好的肯定。

有了两次实战经历徐均靖变得更加自信了,2016年她顺利考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专业,得到了进一步深造机会。2017年的夏天,凭借扎实的功底,经学院推荐,她去台湾参加首届“台湾古典乐”公开赛,在比赛中,她的一曲《断桥遗梦》倾倒了台湾听众,获得了评委的点赞。同年,她走上了更大的舞台参加了央视《乡约》栏目的海选,她展现出的才气、乐观、温文尔雅等独特气质,令人如沐春风,被《乡约》栏目组导演孙濛滨一眼相中,作为唯一入选的女嘉宾,参与了央视《乡约》在靖江新桥的现场录制。录制现场,作为女嘉宾的她技惊四座,一琴、一筝,切换自如,一会跳跃灵动,一会荡气回肠,引起全场欢呼鼓掌。观众直呼,女嘉宾多才多艺,钢琴十级、古筝十级、声乐六级,并在各类专业赛事中频频获奖,实属奇女子!

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徐均靖颇有感慨,“从小受母亲的影响,且在她的强压下,每天练习声乐2小时,练琴3小时,从没间断过,即使大年三十那天,也要在家练习。童年时,内心虽有些小落差,但长大懂事后的我,也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国家三级演员,这给了她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激发了她对艺术的热情。接下来,她将会利用假期走上教育行业,这也让她更多了份责任感,她会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音乐,将音乐文化继续传承。

 

朱奕宪: 误打误撞入了行 舞出青春“精彩

台上的她,自信从容,充满活力,活脱脱一个旋转着的“小精灵”。台下的她,落落大方,努力严谨,对艺术非常执着。虽然是90后,可朱奕宪小时候并没有怎么接触过舞蹈,“我好像是误撞进来的”。当时刚刚进入大学,学习的是室内设计专业,自己在全神贯注上课时,老师突然让全班同学都抬起头来,原来是扬州某舞蹈团的老师来挑人咯。“一位很有气质的女老师第一个指的就是我”,而她的一指,让朱奕宪自此和舞蹈结了缘。

18岁才开始学舞蹈,老师为我制订了训练方案,进行系统强化训练,以苦练自身弥补身段、柔韧度方面的不足。“每天坚持训练,就算大冬天里练功,穿一件文化衫、一条黑色打底裤,大多时候都会被汗水湿透了。偶尔感觉膝盖处有点凉,揭开一看,全是在练习时,膝盖被磨破皮出的血。”朱奕宪说。

朱奕宪说,作为一名舞者,她会认真跳好每一支舞,“你的每次演出都能给观众留下印象,你就是成功的。”这份执着的心,也让朱奕宪有了收获。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团内小有名气,经常代表团里出席扬州各类大、中型活动。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靖江,这时的靖江也正好在经历庆典活动市场增加并完善的过程,我的成长也和这个过程紧密相连。这时的我有股拼劲,当机立断在爸妈并不支持的情况下做了个决定,准备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舞蹈团队。于是,我怀揣着向朋友借的2万元启动资金,向着自己的梦想冲进。”朱奕宪说。

刚起步时很难,在整合资源、品牌推广方面她做了很多工作,身兼数职。一家一家庆典公司跑,和业务员差不多;跑来业务后,开始编舞和排练,她既是指导又是领队,有时和队员们一支舞可以排练到大半夜;演出当天,别看她个子娇小,可开着大大的道具车、搬起笨重地道具来可一点不比男人差,俨然一副女汉子的模样!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短短几年,她的星光歌舞团已从起步时的五、六人扩充到二十多人,队伍逐渐壮大,每逢到重大节点,北京、上海、靖江周边城市的庆典公司都会争先恐后与“星光歌舞团”签约,旺季时一天要赶十几场,尽管赶场很累人,但朱奕宪却觉得这才体现出团队的价值。

朱奕宪笑称,舞蹈永远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她希望有机会还能与更多的专业老师学习与交流,编出更美的舞蹈,让舞蹈团越走越远!

 

王辉:潜心教学十余载 传承武术“精华

他驰骋武林很多年,很好地在靖江传承了中华武术文化;他还是一位专业的武术教练,潜心教学的同时,欲将日渐式微的中华武术文化发扬光大。

王辉,1985年出生在安徽淮南,这里出过许多武术优秀人才。电影《少林寺》的热播,给儿时的王辉留下了深刻地记忆。7岁时,当看到身边同龄的很多小伙伴,都被送往武校习武时,羡慕不已。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父母并不太乐意送他去吃苦,但王辉的内心却是痒痒地,经常会跑到武校去偷瞄几下,回家后还有模有样地比划着。久而久之,王辉的父母还是被他的执着所打动,虽然有些不舍,最终还是将他送进了专业学校习武。

从此,王辉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然后进行跑步、晨练,上午文化课,下午是武术课,晚上晚自习还是武术课,全天的课程都是文武交替进行着。晨昏晓月,寒暑十度,他刻苦练习,精研拳术,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在校领导的极力邀请下,留校任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两年后,在挚友范国奖的邀请下,他来到了靖江,在好友的精英武道馆做了一名专业教练。

王辉教武术时特别强调武德。他认为,武德是中华武术文化的精髓,习武者必须遵循。他要求学生遇事要忍让,决不能任性。一次在帮家人干农活时,村民们合着伙来欺负他们家,他却没有发火,处处忍让使他赢得了好口碑。王辉也喜欢济世救人,行善惩恶。一次,在某饭店听闻两位素不相识的工友在诉说着,因打工遭老板恶意欠薪事情时,王辉路见不平,帮他们讨回了工资。这些年王辉做了很多好事。王辉说:“最初学武术时师父就一直要求我们:先学做人,后练本事,你可以不做好事,但绝不能做坏事!

如今,王辉已是武术六段高手,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他将十多年教习武术的心得用于教学,并在实践中不停地摸索,手把手指导,对于每个学生都会不厌其烦地示范、矫正,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学到真正的功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习武非常辛苦,现在的孩子习武能坚持下来的很少。”王辉坦言,他经常会对学生说,不管自身条件如何,只要勤奋练习,勤学好问,在武术中就可以体会到学武的乐趣,感受学武的快乐。同时,他还会在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鼓励。在他执教的十年间,他带的学生在江苏省传统武术比赛中,精英武术参赛学生在太极、南拳两大类比赛中,凭着精湛的技艺荣获金牌5枚,在所有参赛县市中领先。

接下来,王辉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武术的发展,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武术增添后备力量。

 

吴演松:骨子里热爱书法 静心笔墨“添彩

小时候的吴演松很调皮,父母为了让他安静下来,就把他送去学书法,可没曾想,学习书法不久,他便忘情于书法中,很快入迷。在刚开始练习颜楷那几年,他整个人异常浮躁,不喜欢按步就班,不愿意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直至看到自己与同时期一起练字同学的差距时,他才终于认识到了自身问题,回归原路。

回首那段儿时时光,他自我评价:“真正静下心练字后,我才变得更加的纯粹。”吴演松在小学时期,就打下了良好地书法基础,获得了多项荣誉,“黄山杯”国际少儿书法银奖、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金奖,靖江市“书城杯”书法比赛一等奖等,在书法方面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吴演松依稀记得,孩提时一起学习书法的小伙伴很多,但仍在坚持的人却少之甚少,他认为,书法之路,道阻且长,学习书法最重要的贵在坚持,练习书法要保持心态平静,不急不躁,康有为曾说: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而吴演松则认为,只要不停耕耘,迟早就会有收获。

2017年,吴演松的书法作品通过层层选择,最终夺得兰亭会首届江苏省大学生书法大大赛桂冠,荣获最高荣誉优秀奖并入选作品展。此次获奖对于吴演松来说,内心是喜悦的。

从他早期钻研隶书,后来又转向行草,每个阶段,他都追求字的不同变化,但克制中有刻意,刻意中又有奔放。有一句话叫字如其人,吴演松的书法笔触是柔软的,柔中还透露出书法人的那份刚毅的坚持。

十年时光的书艺磨砺,使得吴演松多了一份儒雅内敛的独特气质,眼神中沉稳还略带锋芒,正如他写的毛笔字一样,刚劲为骨,苍朴为貌,气势雄奇,雄浑苍劲。正如他所说,荣誉只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肯定,但是不能盲目的追求荣誉,当一个书写者的目标由书写本身转移到追逐名利上时,那么也就不能写出好的作品了。

谈及个人将来的发展时,吴演松说,“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始终在思考如何使书法从传统走向现代,做好几千年中国文化正脉的传承。未来,我更要将这种骨子里的文化感染于身边的人,让他们爱上传统文化”。

如今已是靖江书法家协会成员的吴演松,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梦想,在学校还开设了自己的独立书法工作室,每周日的下午两点至四点时间段,都是他的书法课时间,他正在用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本人特有的灵敏创造力,让更多的人走进传统文化,共同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