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陈震眼中的美国摇滚艺术家鲍勃·迪伦

15.10.2016  21:10

 

 

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75岁的美国摇滚艺术家鲍勃·迪伦。这个摇滚教父的名字,瞬间席卷各大网络平台,舆论四起。与此同时,靖江籍知名译者陈震也因翻译了《放任自流的时光》一书,与鲍勃·迪伦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开始收到多个采访邀约,请他谈及对鲍勃·迪伦的看法。昨天,陈震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一盒卡带的震惊

 

大学时期的陈震,就是狂热的摇滚乐迷和乐手。

 

1992年,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举办了一场纪念迪伦踏入歌坛三十年的演唱会,尼尔·杨、埃里克·克莱普顿等多位摇滚传奇来到现场,翻唱迪伦的歌曲,向迪伦致以敬意。1994年的一天,陈震偶然听到了这场演唱会的实况录音卡带——他当时听到的是埃里克·克莱普顿演绎的迪伦名作《别多想,没事的》,刚听了几句就甚为震惊。

 

此后,他开始聆听鲍勃·迪伦,收藏他的专辑,研读他的歌词。

 

翻译迪伦“缪斯女神”著作

 

他没想到,若干年后,曾经让自己无比崇拜的摇滚教父,和自己间接有了这些关联。

 

2011年,陈震接手了《放任自流的时光》一书的翻译。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女艺术家苏西·罗托洛,她是鲍勃·迪伦的第一位真爱,也因为其才情和智慧,被广泛认为是她一手造就了今天的迪伦。在鲍勃·迪伦最伟大的唱片《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专辑封套上,她和迪伦相拥走在雪后的琼斯街头的温暖图像,已然成为那个大时代的图腾之一。她是迪伦一些伟大情歌背后的“缪斯女神”,亦深远地影响了迪伦的创作方式。

 

2011年2月,当陈震正在进行翻译工作时,突然传来了苏西病逝的消息,这让他唏嘘不已。

 

书中收录迪伦未面世文字

 

迪伦是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词曲作家,颁奖词说:“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原来,迪伦是凭借他诗化的歌词拿的诺奖——诚然,迪伦的文字绝大多数时候是透过音符传递给我们。事实上,除了他的个人自传外,迪伦呈于纸上的文字委实不多,却偏偏在《放任自流的时光》中,珍贵地收录了不少迪伦写给苏西的亲笔信。

 

陈震翻开这本书的第130页,向记者展示书中的“鲍勃的信”,这段文字曾让陈震感慨不已。陈震说,这段就是冠以“史上最美”字眼也不过分的情书中,迪伦的文学功底和诗意表达也是尽显眼底。

 

各大媒体约稿不断

 

放任自流的时光》上架销售5年来,深受书迷欢迎,陈震说,这是他译作中,卖得最好的一本。这本书还获评2011年度搜狐年度十佳书、年度文艺书及网易年度十大好书,也带给汪峰灵感写出《生来彷徨》。作为译者,陈震也因为这本书的走红而得到更多书迷和乐迷的认可。

 

13日晚上起,陈震接受了《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的电话采访,也接到了十几家媒体的约稿,他坦言自己还没有从迪伦的得奖中回过神来,虽然几年来一直有人预言迪伦会折桂诺贝尔文学奖,但谁都没有料到会一日成真,作为多年的歌迷,他也需要时间来接受突如其来的惊喜。

 

陈震说,迪伦的歌词是他作品的核心因素,细细品味迪伦的歌词,会发现里面有灵魂的重影和回声,有历史性叙事和极具哲理的意象,有异乎寻常的诗性力量。在过去几十年里,迪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这枚看似不可能的奖章,其实早就在他的生命里写好了可能。

 

(全媒体记者张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