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火点”是怎样实现的

28.01.2015  15:43

  张甸镇半数田块推广“复式还田”。刘林 摄

  中国江苏网1月28日讯 (记者 刘林 特约记者 马光辉 通讯员 张晓晴)去年秋季秸秆“双禁”期间,我市狠抓禁烧督查和秸秆综合利用,通过3个多月的努力,全市实现国家、省通报零火点,城区未出现因焚烧秸秆引起的严重污染事件。

  “零火点”究竟是怎样实现的?“禁烧工作成效好于往年,关键是工作思路发生了转变。”市农委主任毛正球说,往年,一些地方存在“禁烧期间不烧后期烧,交通主干道两侧不烧偏远地区烧”的现象,禁烧成效一直不理想。从去年开始,市政府制定的禁烧工作方案和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政策,均围绕“双全”和“双禁”的禁烧工作思路开展工作。

  每日通报

  建立四级现场巡查机制

  去年,我市完善市、市(区)、乡镇和村四级秸秆禁烧现场巡查机制,实行“时间不间断、空间网格化”巡查,对焚烧乱抛秸秆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鉴于秋季的禁烧压力,市禁烧办成立了由农委领导带队,相关处室站负责人参加的8个督查组,以及由农委、环保和城管牵头的5个巡查组。督查组挂钩包干各市(区),巡查组负责全天候、全区域巡查。市禁烧办还建立了每日通报、每日公布制度。

  各市(区)也组织力量加大巡查力度。除了组织镇村干部巡查田间地头,姜堰区还利用“蓝天卫士”助力秸秆禁烧,在各镇区主要道路两侧以及死角地区安装了36个高清摄像头实施全天候监控。在该区秸秆“双禁”远程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通过互联网遥控数十里之外的高清观测摄像头,各村一处处农田尽收眼底,夏种夏收情况及田头是否有镇村干部值班、有无着火点等情况一目了然。

  政策扶持

  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

  “以前,是一把火烧了完事,弄得乌烟瘴气。现在,秸秆还田能当肥料,卖到企业能赚钱,你叫我烧,我还舍不得呢。”姜堰区张甸镇三野村种粮大户田友军说,今年他的500亩稻麦秸秆都有了好去处。

  去年秋收,张甸镇5.6万亩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其中,2.8万亩稻田机械化全量还田;2.3万亩秸秆被镇工业企业、草绳厂、养殖场消化;5000亩实施田间堆腐,或者集中堆放留作柴火用。

  “去年,全市秋收秸秆全量还田率达4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市农委副主任缪玉江介绍,由于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秋收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得到加强。

  作为农业大市,兴化市强化财政扶持,在加大秸秆还田机具补助标准的同时,继续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奖补力度。该市对新建的秸秆收集加工站,年收集量达到2000吨以上,给予投资主体一次性奖补5万元;收集量超过2000吨的实行分级阶梯式奖励,其中3000吨以内部分奖补每吨20元,3000至5000吨部分奖补每吨30元,5000吨以上部分奖补每吨40元。对年收集量达5000吨以上的收集加工站,一次性追加奖励10万元。

  泰兴市则大力推广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鼓励村镇建立秸秆气化站。秸秆集中供气工程项目享受省财政补助,验收合格一处补助110万元。目前,该市已在古溪镇顾庄村、野芹村、黄桥镇东顾村等地建了4家秸秆气化站,一年可消耗秸秆4000多吨,为居民供气约800万立方米。

  顶真碰硬

  评先时实行“一票否决

  为确保“双禁”工作取得实效,我市出台了《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办法》,市禁烧办根据考核要求,实事求是、顶真碰硬、严格考核。各市(区)也加大了禁烧工作考核力度。

  去年秋收,靖江市明确,对不能完成秸秆综合利用任务的乡镇(园区)和有关部门在评先时实行“一票否决”,凡被省通报火点的所在村(居)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一律免职,凡被省通报2处及以上火点的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一律免职。该市还公布了24小时举报热线。

  “禁烧工作压力大,关键体现在问责力度大。”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向记者吐露心声。据了解,从去年开始,省环保厅将每一处发现的火点都通报给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把压力传递到基层,市政府明确对省通报的火点及时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督办一起、问责一起、通报一起。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