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人装修致工人受伤, 到底谁之过?

08.06.2016  11:09

 律师解析:以是“劳务合同”还是“承揽合同”区分

 

市民小张装修新房时,从网上买了一架衣架,请了个工人到家中安装,不料,工人摔伤骨折,小张为此支付了10万余元赔偿款。律师解析,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市民可通过签订合同或购买保险规避风险。

 

网购衣架请人安装却发生意外,赔了10万余元

 

一年前,小张购买新房后,开始张罗房屋装修。对于装修材料,大到家用电器、小到晾衣架,小张几经比较,还是觉得网购比较划算,均从网上购买。

 

房屋装修接近尾声时,小张发现,还有一架网购的衣架未安装,就通过熟人介绍,请装修工老杨上门安装。老杨站在小张家的简易人字梯上装衣架时,梯子突然散架,老杨跌落在地面上受伤。

 

小张赶忙将老杨送到医院治疗。经诊断,老杨左小腿胫骨和腓骨均骨折,腓骨总神经损伤。首次手术,医生为老杨在腿内放置了钢板,今年年初,取钢板的同时,又进行了补骨手术,医疗费共6万元。事发后,小张支付了医疗费4.2万元。

 

老杨伤愈后,多次向小张索要赔偿。小张认为,是老杨不慎摔倒,自己补贴他4.2万元医疗费用,已经仁至义尽,拒绝再支付任何赔偿费用。老杨认为,自己受雇于小张干活,且是在小张家受伤,小张应该为此负责。双方就赔偿一事一直僵持不下。老杨多次到小张家索要赔偿,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多次报警,但仍未能解决问题。

 

今年4月底,老杨将小张告至法院。经法院调解,小张赔偿老杨因事故造成的医疗费、住院补助、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共计10.5万元,扣除之前已给付的4.2万元,还需支付6.3万元。

 

雇人到家中作业,意外伤害事故不罕见

 

如今,网购成为年轻人首选的购物方式,但如果网购的是需要自行安装的商品,安装过程可能存在风险。小张为了节省几百元钱,网购晾衣架请人安装,却为此付出了10万余元的赔偿,几乎相当于房屋装修的总费用,他只能自认倒霉,也为自己不了解其中的风险而后悔不已。

 

跟小张一样“倒霉”的户主并不在少数。因家庭需要,雇人到家中安装电器、清洗家电、打扫房屋,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发生意外受伤,雇主支付高额赔偿,在我市,类似的情况并不罕见。

 

家住长江玫瑰园的周女士曾经通过朋友介绍,请了两名家政员到家中打扫。在打扫过程中,其中一名家政员擦窗户时不慎从二楼摔下,造成骨折。周女士认为,是家政员工作疏忽坠楼,主要责任在于家政员自己,她出于人性化考虑,愿意承担部分医疗费用。而家政员认为,自己受雇于周女士,周女士就应该为自己的安全负责,要求周女士支付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费用。双方为此对簿公堂。最终,周女士赔偿家政员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各项费用近8万元。

 

雇佣具有资质人员、购买保险可分散风险

 

我市信义诚律师事务所律师戚桂刚分析,杨某在安装晾衣架过程中受伤,属于典型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这类案件,对应的法律关系是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还是承揽合同纠纷,历来存在争议。按照提供劳务者责任纠纷处理,原告需承担责任约30%,法院一般判决被告赔偿70%左右;但是按照承揽合同法律关系处理,原告承担责任约70%,法院一般判决被告赔偿30%左右。

 

一般来说,承揽合同中,由承揽人自带工具,并且定作人一般不限制工作时间。而劳务合同中,接受劳务一方应当为提供劳务者提供工作的条件、设施以及工具,并且有固定的劳动时间。承揽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没有从属关系,工作过程中,承揽人与定作人相对独立,承揽人并不受定作人的指挥。在劳务合同中,提供劳务者劳动力的使用权是属于接受劳务一方的,接受劳务一方与提供劳务者之间有从属关系。因此可以界定,小张和老杨的纠纷属于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

 

请人装修、打扫不可避免,户主该如何规避风险呢?律师建议,户主可以通过具有相关资质的公司购买产品,请具有资质的工人进行作业。如网购家用电器时,可以和品牌网上旗舰店约定好包运输、包安装,而请保洁员时,可以通过保洁公司雇人,这样,即便发生意外事故,也因由作业人所在公司负责。另外,户主还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来分散可能存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