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办学”,广陵公办小学“零择校”

24.05.2015  13:48

  这几天,扬州市湾头小学校长吴立刚,在抓好学校工作之余,忙着与镇上一批玉器经营户联系,打算在学校设立一个玉雕社团工作室,以实物和图片展示玉雕工艺流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天下玉、扬州工”这个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

  “由于广陵区实行零择校,到我校就读的学生成倍增长,作为学校负责人,有责任把学校办得更好,而打造特色文化,提升办学品质,是采取的措施之一!”吴立刚欣然解释。

  坐落在广陵区东郊湾头古镇的湾头小学,前几年遭遇学校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于距离市区较近,稍有点办法的家长都会托关系,找人为孩子择校,本镇生源流失严重,最困难的时候,一年级只能招到80多名学生,仅够开两个班,生源少了,学校的发展自然会受到影响。

  如何吸引更多本地生源,促进学校良性发展?优质师资无疑是一个突破口。去年,广陵区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免试就近入学”,真正落实“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校”。区里的这一举措,给湾头小学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

  通过交流,湾小一年级任教老师,有一半来自育才小学、汶河小学、东关小学这样的“百年老校”,立即就吸引了众多家长的目光。“去年秋季学期,我们一下子就招到了153名学生,招生规模几乎是过去的一倍。”吴立刚兴奋地说。

  近年来,广陵区不断加强对学校的硬件投入。从2012年开始,连续3年,向湾头小学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一幢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和占地415平方米的食堂,对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楼进行加固,同时配备电子白板,更新计算机、实验仪器等教学设备,全校每个班级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学校硬件上去了,又有了好老师,像我们这样的城郊结合部学校再也不用为生源发愁了,可以说学校发展的春天到了。”吴立刚开心地说。湾头小学一位学生家长也感言:“家门口的学校建得这么漂亮,许多出名的老师也来到了家门口,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真的没有必要再择校了!

  湾头小学的变化,是广陵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缩影。

  一组组数据记录了广陵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脚步:

  2014年,解放桥小学1、2、3号教学楼加固改造面积3280㎡,投入525.03万元;投入31万元,改造塑胶篮球场;多媒体、师生桌椅、功能教室、电脑等教育装备投入50多万元。

  工人新村小学早几年即实施校舍加固工程,加固了4栋教学楼,投入约300万元;办公室及辅助用房重建589平方米,投入93.9万元;多媒体、课桌椅、功能教室、电脑等教育装备投入近70万元……

  “作为扬州主城区,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紧紧围绕教育公平,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充分让广陵教育均衡发展惠及民生。”广陵区委书记陈锴竑介绍说。

  据了解,近年来,广陵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得力措施:

  一是强力保障教育投入优先。广陵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了“建设世界友好城区”的总目标和“均衡化、现代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的总要求,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连续5年写进区全委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区四套班子每年专题视察、调研教育60余次。

  全区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三增长一优先”全面落实,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逐年增长,对部分学校还拨付了专项扶持资金。突出帮扶到位,区里秉承“流入地政府负责、全日制公办学校接纳为主”和“一视同仁”原则,公办学校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达92.3%。创新“三全两宏”帮扶体系,四类弱势群体子女就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实行入学同城待遇,依托阳光学堂和乡村少年宫载体,积极开展54321关爱行动,惠及所有农村留守儿童。

  二是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结合校安工程实施,广陵区加快薄弱学校“撤、改、并、联、建”,形成了汶河小学一校三区、育才小学一体两翼、东关小学姊妹双姝的“蝴蝶效应”;结合城市改造,启动了汶河小学东区校、文峰小学、新坝小学的异地新建和广陵小学置换等项目。

  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先后投入1.5亿元,推进操场塑胶化和现代化教育设施装备建设,教育城域网与所有中小学实现光纤连通,宽带接入率、“数字化校园”覆盖率100%,实施过校安工程的学校电子白板配备率100%。投入1300多万元打造义务教育学校正谊书院,重现古风今韵,成为省内外独具魅力的国学特色教育基地。

  三是重点抓入学机会公平。在“组团办学”基础上,2014年,广陵区提出以“集群办学”为统领,按照“相对就近、统筹兼顾、联动发展”的原则,将全区18所公办小学分为4个集群,率先实行公办小学“零择校”,超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薄弱学校生源实现“大回流”,解放桥小学等学校招生人数增幅都在50%以上。

  为顺应“儿童友好城区”建设需要,广陵区学校还先后跨省市结对25所,跨国际结对18所,签定了合作协议书,充分利用双方学校各种教育资源,就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科技活动开展、学生社团建设、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友好互访,以“借力、借智、借道”,多方推动广陵教育实现区域均衡。

  四是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教师交流模式上突出传承与创新对接,城区集群之间采取轮岗式交流,乡镇集群之间采取共建式交流,城区集群和乡镇集群之间采取跟岗式交流。交流中突出科学与人文并重,区教育局根据当年一年级招生计划的50%,预设交流教师数量,以自愿报名、随机派位等方式推进,干部教师逐步由“学校人”走向“系统人”。在交流对象上突出干部与教师同步,全区一年级异校教师执教占比50%以上,教师交流总人数持续超过全区教师总数的15%。如,宦桥小学一年级5个班就有3所百年老校的10名中层干部或骨干名师执教,初步实现了教师大面积交流走向优质师资的均衡分布。

  五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立足童玩,紧扣“快乐、健康、成长”三大核心,整合阳光体育、体艺2+1、社团活动、综合实践等课程资源,创新实施“酷玩酷乐”课程。实践课程不断突破,全区3万多名小学生人手一本“儿童护照”,用“带着护照去游学”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眼界、长知识、育情商。启动建设了4大类10个项目的“儿童主题馆”,把学生成长引向社会“大课堂”。

  围绕“幼教课程显童玩、小学课程打基础、中学课程出质量”的学科课程建设思路,初步形成“生活适应课程”、“国学教育课程”、“智慧数学”等品牌课程。2014年,广陵区1项课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课题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0项课题获省级立项,课程文化建设成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