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隧道江北线有望建成“最安静”隧道

24.05.2017  17:51

        为了实现过江桥隧与江北新区快速路网的快连互通,提高过江通道联动保障能力,扬子江隧道江北连接线快速化改造工程于去年6月正式启动。目前这一项目已进入24小时不间断施工状态,隧道主体已完成封顶,预计7月份就可完成主体结构,基本具备通车条件。昨天记者现场采访发现,无论是在施工工艺还是材料技术等方面,这一重大项目都有不少亮点。

        扬子江隧道江北连接线快速化改造工程,起点位于江北大道纬三路互通交叉中心,主线为双向六车道隧道,连续下穿迎江路、铁院路、浦滨路后,与扬子江隧道敞开段相接,路线全长2.3公里。

        昨天记者来到施工现场,这里正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目前隧道开始进入封顶阶段,已经完成80%,后续工作已经开始施工,包括隧道外部结构的回填,两侧雨水管、污水管的铺设等。”该工程项目部指挥长戈铭向记者介绍。

        扬子江隧道江北连接线快速化改造工程工期短、工作量大,再加上施工现场存在不少局限,给工程出了不少难题。为此,也“逼着”施工人员想了不少招数。

        很多施工工地都是现场加工钢筋,而昨天记者却发现,这里的工地上,都是加工好的成品或是半成品钢筋。

        “我们在场外建设了一个标准化钢筋加工车间,对施工所需的各种型号的半成品钢筋采用集中加工、统一配送的方式,运往工地。”戈铭说,经过测算,这种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加工,减少现场加工场地约2340平方米,减少人工65人,钢筋加工损耗控制在1%,节约钢筋约200吨,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智能检测机器人”的使用是该项目又一大亮点,取代了传统耗时耗力的人工操作。

        据戈铭介绍,按照要求,在挖超过5米的深基坑时,要不停监测基坑是否稳定,这项工作以往一般都是靠人工完成,“人工监测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上午测的数据往往要到晚上或是次日凌晨才有反馈,遇到下雨天气,测量也会受到影响。”而“智能检测机器人”可设置10秒监测一次,也可以1分钟监测一次,通过自动扫描,机器人会将采集后的数据上传到电脑,实时进行监测,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隧道内行车,轰鸣的噪音是影响舒适度的一大原因。扬子江隧道江北连接线快速化改造工程在全市率先使用了一种新材料——“微孔岩吸隔声板”。这种装饰板采用德国工艺,精选天然砂聚合成板,不仅可以解决普通吸音材料防火性能不足、耐久性较差的问题,还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定制不同的高、中、低各频率吸音板。在隔声板上有无数微孔,这些孔的特点是孔径小、孔道曲折不规则。当声波通过微孔时,会与孔内的空气产生摩擦,转换成热能消耗掉,起到吸音的功能,有效降低噪音的影响。采用该材料,至少可有效降低噪音6—7分贝。届时,这条隧道将成为南京众多隧道中“最安静”的一条。(葛妍)

        据悉,该工程将在7月内完成隧道主体部分的建设,基本具备通车条件。建成后,扬子江隧道至江北大道将实现无信号灯通行。(葛妍)

  来源:  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