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晋良:一代大师带出汤包“梦之队”

16.07.2016  06:36

 

工匠名片

 

姓名:陶晋良

 

性别:男

 

年龄:61岁

 

岗位:南园宾馆点心间负责人

 

推荐理由:与靖江蟹黄汤包结缘35年,成为靖江传统名点发展史上的灵魂性人物之一。

 

匠人之语:做最好吃的蟹黄汤包,讲好靖江传统名点的故事。

 

1981年,靖江总部饭店红锅师傅陶晋良被汤包名师侯月华收为徒弟。如今,年已六旬的陶晋良,每天三分之二时间都在制作汤包,旺季时一站十七八小时。这份投入、专注和虔诚,成就了“一代宗师”。

 

从“”到“

 

2012年,央视《走遍中国》播放“到靖江喝包子”。一个“”字,道出了汤包的独特魅力。从“”到“”,归功于制作技术成熟,陶晋良和汤包专用面粉也功不可没。

 

早先,靖江汤包的馅料由绞碎的猪腿肉、蟹黄、皮冻等组成,用的是靖江的“七五”粉。1988年,“汤辣子”将每笼汤包由八只改为六只,汤量翻倍,改用筋力较高的“沪一”高精粉。1993年,陶晋良带回广州“红牡丹”高精粉。此后,馅料只剩下蟹肉、蟹黄、皮冻等,汤包师萃取原料精华融于汤汁,冷却成皮冻,汤量更充足,对面粉要求更高。

 

2010年,陶晋良偶遇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得知大师要求,公司研制出汤包专用面粉。汤包专用粉筋力有多大?薄薄的汤包皮能吹成足球大小,直径可达12厘米,蒸熟后“色白如雪、晶莹剔透、吹弹欲裂”,柔嫩的美感倾倒无数中外宾朋。

 

驱“”增“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靖江汤包市场百花齐放:有的邀请老一辈汤包名师出山;有的推出了甲鱼汤包、鲍鱼汤包等。而陶晋良和南园宾馆却很“保守”,提出“传统的,就是南之缘的!”陶晋良因此被业内人士视为保守派,但他没有辩解。

 

陶晋良改良了传统的熬汤手法,去油解腻。他没有止步于“油没了”,而重点弥补脱脂后口感单薄的缺憾,让汤汁醇厚。陶晋良反复揣摩,通过增加高汤原料等方法,解决了问题,而且丰富了汤汁的营养与口感层次。陶晋良的创新回归传统,又升华了传统。

 

”“”之道

 

陶晋良用辩证法处理工艺。和面、揉面机械操作,保证客人只等十五分钟,其它恪守“老法”,如汤包包裹时手工擀制面皮,每张面皮四边薄中间厚,湿燥软硬恰到好处,净重四钱半。包裹时,汤包褶皱总数30个左右,每个大小如一。

 

2012年,陶晋良发明“煎汤包”——蒸熟后的汤包置于平底锅油煎,面皮香味浓郁,汤汁更为鲜美。客人昵称煎制的汤包为“武汤包”,蒸制的则为“文汤包”。

 

油煎汤包看似简单,但一个破损,一锅汤包全报废。这关系到汤包面皮的柔韧、包裹时顶端面蒂的大小以及蒸、煎时火候的掌控。

 

1987年,陶晋良收吴明玉、丁美娟、施红娟为徒,此后共培养五十多名弟子。他们中走出了六名特级点心师,二十多名点心师,成为靖江传统名点重要的传承队伍。

 

如今,他和二十多名弟子组成靖江最强团队,被称为靖江汤包制作“梦之队”。陶晋良毫无保留传授技艺的现代工匠精神,让他的“梦之队”魅力无限。有人曾统计,陶晋良和团队每年制作百万只汤包,连起来可以从靖江排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