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江苏各地喜洋洋 年夜饭里吃出幸福滋味

28.01.2017  10:03
灌云县孤儿集中供养中心的孤儿们展示他们和社会各界“爱心爸妈”一起包的汤圆。 吴晨光摄  除夕之夜,常州边防检查站近百名官兵在部队食堂一起开心地包饺子。 陈 暐摄 大年三十,南京纬七路中铁四局项目建设工地,留守的8名施工建设人员和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 万程鹏摄

  看,三鲜馅的饺子下了锅,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听,噼里啪啦的鞭炮在夜空炸响,喜庆的锣鼓敲响喜庆的节拍。除夕,江苏各地喜气洋洋,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家人聚在一起,举起盛满了亲情的酒杯,在团圆中吃出“”的幸福滋味。

  受灾群众劫后感恩,

  年夜饭里满是家国情

  27日,阜宁县陈良居委会集中安置点。在81岁的周尧胜家140平方米的新房,廊挂红灯笼、门贴红对联,客厅里还有大红的中国结,红色成为冬日里最温馨的暖色。“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看着眼前亮堂堂的新居,周尧胜感慨万分。去年“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发生前,他和老伴跟随三儿子一家住的是三间旧瓦房。

  厨房里,儿媳们正张罗着年夜饭。客厅里,一大家人聊得火热。“县委书记、县长都来我家三趟了。前几天,省长也来看我们,就坐这儿。”周尧胜拍拍沙发,满脸皱纹打开了,“我常和孩子们说,自己能解决的困难,就不留给党和政府。”“我们听您的,自己修了房,不给政府添麻烦。”听父亲念叨党和政府的恩情,二儿子周建国接过话头,“搬新家过新年,我们不忘谢党恩。

  牛肉白菜、清蒸螃蟹……饭桌上,一家人围坐一起。“党和政府厚待我们,孩子孝顺,家庭和睦,我和老太婆有福享!”周建国抹着嘴接着说,“爹妈在,家就在。爹妈在哪里,我们就团聚在哪里。

  这个除夕,同样感谢党恩的还有启东市汇龙镇东郊村的老党员姚卫成。一大早,村里的党务负责人倪金妹就和10名流动党员一起,给他庆新年、过生日。

  姚卫成患有肺癌,老伴在8年前中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年事已高,姚卫成的身体也大不如前,老夫妻俩的生活异常艰难。大年三十,正是姚卫成85岁的生日。大伙听说了老人的情况,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纷纷赶来。“爷爷好!祝您生日快乐!福如东海!”11点15分,生日宴正式开始,大家为姚老点上生日蜡烛。在齐唱《生日歌》的歌声中,老人的脸上绽开了笑容。看着满堂的“儿孙”来为自己过生日,老人激动得连声说“谢谢”。

  有了新“爸妈”,

  “留守娃”的年饭香喷喷

  除夕中午,吴凯老师带着9岁的儿子、侄儿和“女儿”栾香到屋外点烟花。栾香是盱眙县仇集中学的一名“留守学生”。这个位于苏皖交界山区的农村中学有69位“留守娃”。今年,学校为这些孩子组建了“新家庭”,让老师和他们“配型选对”。老师们一致表示,“关爱留守娃儿,爱心不放假”。

  “开饭啦!”加上吴凯老师的父母及弟弟一家,大人小孩一共11位,好个大团圆。咬一口三色丸子,啃一口土鸡腿,再来一块红烧肉,边吃边谈,亲情越来越浓,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淹没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

  “关爱留守洋娃娃,从汤家厨房开始!”27日中午,发完这条朋友圈,苏州公益达人汤崇雁就为晚上的年夜饭忙碌起来。这个春节,14个留守苏州的外国孩子来投奔她这位“汤妈妈”。

  知道汤崇雁的小家忙不过来,不少热心的市民、网友有力出力,齐心协力众筹一顿年夜饭。外国友人詹姆斯一家来拜年,带来了零食和干果;琼姬墩社区的程外婆亲手做了酥油八宝饭、南瓜糕;昆山的网友“天择”专程开车送来自家做的豆腐……“中国年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是红色的!尤其是街上挂的红灯笼,非常漂亮。”比利时女孩玛珂说。

  过年大团圆,沭阳县七雄街道七彩草莓采摘园老板王长亮家热闹非凡,大圆桌上摆满了猪肉粉皮、螃蟹、糖醋排骨等“硬菜”。今年30出头的王长亮,常年在外务工。去年,他回家创业,喜事特别多,“草莓园开园以来,每天来采摘的人数都在10人以上,最多的一天盈利1万多元”。

  “下一步,我打算在草莓下市的时候,在大棚内套种西瓜。”饭桌上,王长亮的一番话,让哥哥蒋玉云动了心,他决定过完年不出去打工了,打算一起经营草莓园。蒋玉云的女儿蒋子怡听到爸爸这么一说,开心地不停做鬼脸,“好耶,以后天天都能看见爸爸喽”。

  社区大家庭,

  街坊邻居同吃团圆饭

  “吃饺子啦!”除夕,徐州市鼓楼区大坝头社区推出饺子宴,居民们欢聚一堂,别提多开心了。64岁的社区主任韩玉凤带着近20位社区志愿者和面、拌馅、擀皮、包制,从早上6点一直忙活到傍晚。韩玉凤说,这样的团圆饭他们坚持了12年,今年区里下拨了活动经费,通过走访帮扶还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让这顿饭越吃越温暖。

  中午,架在社区活动室门口的两口大锅烧得滚烫,一份份白菜肉馅饺子陆续下锅。几十位邻里街坊围坐在屋内,等待着大餐。“味道特别香,比俺自己包的好。”尝着刚出锅的饺子,72岁的杭公英大妈和老伴一个劲儿夸赞。

  在苏州,姑苏区彩虹社区的一顿火锅宴同样吃得人心里暖乎乎的。27日上午,记者来到社区居委会活动大厅,社区书记顾伟男和社工们正在布置餐桌,准备请社区8位不回老家过年的环卫工人吃年夜饭。“吃火锅暖和又热闹,感谢他们的付出。” 顾伟男说。

  考虑到环卫工人沈红还带着没上小学的儿子,社区特意叮嘱她把孩子也带着。看到母子俩进门,大家都围了上去。社工王若代表社区递上了学习用品等新年礼物。两年前,沈红的丈夫意外去世,留下一双儿女。“这些年,多亏了大家的照顾,让我坚持下来。在安徽老家,我有一个娘家,在苏州,我的娘家就是彩虹社区。”沈红动情地说。

  亲如一家的还有泰州市海陵区夕阳红敬老院的60多位老人们。在敬老院食堂,83岁的陈伟临吃着可口的八宝饭,特别开心:“这里条件挺好的,菜谱天天换花样,最关键的是有了很多新朋友。”边吃年夜饭,边看演出,老人们还踊跃举手上台,唱起歌跳起舞。

  年夜饭在颁奖环节进入小高潮,12位“五好”老人一一上台领奖。“他们都各有所长,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夕阳红敬老院院长陈红娣说。72岁的李仕羡慕地把“五好”老人评比标准翻看了好几遍:互敬互爱、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发挥特长、献计献策……他下定决心,争取鸡年做个“五好”老人。

  坚守工作一线,

  岗位年夜饭特暖心

  当普通人家围桌团聚,共享天伦之时,仍有很多人坚守在工作一线。虽然他们无法和亲人团聚,但依然有着特殊的年夜饭,让人备感温暖。

  27日18时,连云港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消防战士和营区其他单位的部分人员齐聚食堂。红灯笼、彩色拉花、倒贴的“”字,70多人欢声笑语,一片热闹喜庆。

  “大餐来喽!”十几道菜陆续上桌,这都是战士们下午亲手忙活出的美食。不过,战士们却来不及细嚼慢咽。“春节期间,会燃放烟花爆竹,我们全体进入二级战备状态。”特勤中队中队长陆正说,“为了让大家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土豆烧牛肉、羊肉炖豆腐……这个除夕,南京龙潭港疏港公路工程项目部里比平日里热闹许多,过年不回家的工作人员在工地吃年夜饭、包饺子、贴春联。

  “虽然是过年,工地巡查、维护任务一点不轻松,坚守工地的20多名工作人员分为两组,两班倒,上路巡查,一旦出现雨雪天气还要随时上路清扫。”项目办公室主任吴旭说。

  “今天晚上的年夜饭已经全部订满,为让大家早点回家,员工年夜饭提前开始,由你们自己点单。”除夕下午3时,镇江市北京粥王府店长陈银海召集27名员工,宣布这个消息。

  荆州鱼糕、排骨煨藕、黑鱼片……大家点好20多道菜肴。“平时天天看顾客点单,饭店开张半年,今天才有机会真正品尝一回大餐。”收银员梅彦灵兴奋地说。跟着妈妈李明霞在饭店打工的大学生杨岳玲,和另外一位小伙伴还一起当了把服务员。“妈妈42岁了,老板一直很照顾,我能够为团圆饭做点事情很高兴。”杨岳玲说。

  因为要参加常州天宁寺的除夕听钟声祈福的安保工作,常州消防队的云南小伙文泽斌,在头一天提前和战友们在食堂吃了顿团圆饭。大年夜,他们驻扎在天宁寺的僧房里,年夜饭就是一份工作餐盒饭。

  在这个团聚的时刻,文泽斌最思念的,是爱人周丽。周丽服务于南昌铁路局,长年往来福州南京之间。一个奔走匆忙,一个驻守一方,相恋3年以来,他们聚少离多。爱人、家人早已习惯了他们的缺席。对于他们来说,守护着那些快乐的人们,就是守护着所有家人的快乐。

  本报记者 卞小燕 陈 明 徐明泽 赵晓勇 蔡 炜 董超标 陈雨薇 吉凤竹 孟 旭 蔡志明 吕 妍 王 岩

  本报通讯员 黄欣美 许 哲 刘 畅 孙逸飞 蒯 创 乔继宁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