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除夕年俗盘点:年夜饭餐桌有道菜只能看不能吃

07.02.2016  11:12

   除夕晚上这道菜不能吃

  三十晚上鞭炮响,家家户户贴红窗,今天就是除夕了。除夕这一天,南京人的民俗非常多,白天,要掸尘、打扫卫生、贴春联,到了晚上还要祭祖、吃年夜饭、守岁。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民俗,南京民间还有一些特有的除夕年俗。

  除夕年夜饭的饭桌上,每户人家都要有一道红烧鲢鱼。南京方言中“n”“l”不分,“年年有余”,读得快了,就谐音“鲢鱼”。

  鲢鱼烧熟后,放在长长的盘子里,隆重地摆上桌子。老人会告诫贪吃的娃儿。这道菜只能看,不能吃,因为象征“年年有余”。所以,它就成了过年期间顿顿都有,但顿顿都不能伸筷子的道具,一般来说,要等到过了元宵节才能吃。

  象征“年年有余”的,除了鱼,还有米饭。 吃年夜饭时,有的人家还用大碗盛满年饭,上插柏枝、千年红、小元宝、枣、栗、桂圆、荔枝、红橘、乌菱、荸荠等,放置在堂前案上,到开年再蒸食,也有“岁岁有余粮、年年有饭吃”的意思。

  吃完了年夜饭,过去南京百姓人家有“照耗神”、“祭井”、 “拜床公床母”、“祭井”等仪式,拜各种神,林林总总,就是为了祈求来年平安。

  守岁的时候,人们会点一对红烛,这叫做“守岁烛”,是不能熄灭的。

  一家人守岁,或者打牌,或者聊天,或者收看央视春晚,过去南京人家守岁的宵夜,是用红枣、福建莲子、荸荠、天生野菱煮的汤,取“洪福齐天”的意思。

  守岁时吃剩丢弃的瓜皮果壳,是不能立刻扫掉的,瓜皮纸屑只能扫到屋角,不能扔到垃圾堆上去,连茶水都不得乱倒,而要倾在盆桶内,这叫做“聚财”。按照老一辈的规矩,一直要到初四,才能拿扫帚来扫。

  家长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也是在守岁的时候给,现在都是百元大钞包在红纸包里。清代,南京长辈给孩子的压岁钱是铜钱,特别选有“太平”二字的铜钱。除了给晚辈压岁钱,过去除夕南京人还要给长辈钱,叫做“百岁钱”,给家里的用人的钱,则叫做“红喜包”。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