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钟:肝胆医学国际前沿的“追风者”

23.10.2017  04:47

 

他从季市走出,自1978年进入南通医学院后,就和南通医学院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博士、博士后、留美学者,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些都是他身上的标签。用他的话说,他是幸运的,遇到了好的老师,得以不断地深造。除了名师出高徒,不满足现状、不断进取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人物名片

 

出生年月:1963年7月

 

籍 贯:季市镇

 

简 介: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现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南通大学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博士后、留美高级访问学者,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头人。肝肿瘤精准肝切除和腹腔镜肝切除,胆道疾病、胰腺肿瘤的腹腔镜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崇拜医学,高考填了三个医学院志愿

 

1978年,家住季市镇南市头的陈钟在季市中学念高三,16岁的他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陈钟的姑父姑母都是医生,从小就崇拜姑父姑母的陈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填了三个学校,分别是南京医学院、南通医学院、扬州医学院。最终,陈钟被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五年的本科学习后,21岁的陈钟面临着毕业分配。和很多其他学生一样,陈钟也准备回到家乡工作。就在这时,陈钟的老师、知名的外科专家陈玉泉找到陈钟说,“你年龄小,成绩又好,就这样回去太可惜了。不如留校,然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经过一番考虑,陈钟决定留校并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硕士毕业后,陈钟被分配到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工作。不甘平凡的陈钟选择到技术要求最高、治疗难度最大的肝胆外科工作。他从一名普通医生做起,与肝胆胰医学打起了交道,为他成为医院最知名的肝胆外科医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勇于挑战,人工肝成果国际领先

 

1996年,陈钟考取南京大学医学院博士,师从著名肝胆外科专家、时任南京鼓楼医院院长丁义涛教授。1999年,陈钟获得博士学位,留在南京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博士后研究期间,陈钟选择人工肝作为研究课题。他发现,传统的机械性人工肝,能将患者体内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清除,但是不能发挥代偿功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尝试进行生物性人工肝研究,利用猪的肝细胞代替人体内不能发挥生物功能的肝脏,从而发挥代偿功能。

 

他先后多次前往北京、南京、杭州知名的肝病研究中心,搜集资料,终于取得重大突破,人工肝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的科研成果“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及临床应用”获200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生物人工肝构建及应用的基础研究”获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后,欧洲多个国家及俄罗斯的知名医院提出要引进陈钟,但他选择了留下。

 

赴美留学,率先开展肝胆微创手术

 

2003年,陈钟被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任命为普外科主任,成为其老师的接班人。2006年,在完成6年博士后研究后,陈钟回到了医疗一线。

 

2007年,陈钟到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留学,成为时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席的学生。在那里,他看到了最前沿的医学技术,尤其是微创技术运用于很多的肝胆手术中,但这项技术在国内还没有广泛开展。传统的手术创伤大,往往给患者造成很大伤害,陈钟决定将这项技术引进国内。

 

两年留学生涯结束后,陈钟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在江苏率先采用微创化技术开展肝胆手术。每次手术前,陈钟团队根据影像学资料,对病灶所在位置进行三维复原,然后进行模拟手术,以确保创伤小、精准度高。“人不比动物,不能试验,必须要保证百分百精准。”陈钟说。

 

如今在陈钟的团队里,肝胆微创手术已经成熟,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国际视野,始终走在医学前沿

 

世界医学每天都在进步,为了了解世界最前沿的治疗方法,陈钟每年都会抽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待在美国,同时积极联系英国、德国、法国等知名医院,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国外的最新治疗方法,引进到国内推广,一般需要5年时间。自己走出去学习,就能直接学到最前沿的技术,从而尽快运用到临床上,保持处在前沿位置。”陈钟说。

 

如今,陈钟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南通大学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获得各项科研基金超过1500万元。此外,他还是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组长,分会共有10个学组,9个组长由南京知名医院专家担任,唯独陈钟所在的医院不在南京。

 

谈到未来,陈钟表示,自己将继续保持与世界各大知名医疗中心交流,及时了解最先进的医学知识,学习并同步掌握最新技术,让自己始终走在医学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