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难道还有比画画更好玩的吗?

17.01.2015  11:23

 

 

长江岸线(国画) 陈明作

 

正是河豚欲上时(国画) 陈明作

松风图(国画) 陈明作

陈明(油画) 袁爱民作

 

 

 

数九寒冬的一天下午,记者采访陈明。我们坐的画室里有大大的画案,长排书架,还有一堆堆的宣纸和书籍。画室在一幢高楼的顶层,朝南,大窗,陈明为其取名“华枝楼”,生机勃勃,春暖花开。

 

在最近刚刚举办的江苏省老科协成立30周年“翰墨丹青科技情”书画展中,陈明的美术作品《溪山云松》获得优秀作品奖。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在各级各类书画展中入展、获奖了。这位自学美术,数十年不离不弃的老画家,以黄永玉的一句话为知音:难道还有比画画更好玩的吗?

 

陈明,靖江人。曾在企业当保养工、美工、宣传科科长,靖江文联副秘书长,靖江日报副总编辑。自学美术,数十年不离不弃。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研究会泰州分会副会长、泰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靖江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靖江元林老年大学国画班特聘教师。

 

童年梦境中的美丽

 

 

小时候,我总爱做一个梦:梦见自己拎着颜料桶,画一幅很漂亮的画。因此,我从小便拼命向这方面努力,努力的结果是每本教科书都成为我画画的练习本,每一位班主任都会在评语栏中写上:该生上课爱做小动作。”那时,陈明家中有一套今《古名文八百篇》,布面精装,一套四本,摞起来一尺多高。书中空白处很大,陈明一边读,一边在上面画插图,久而久之,竟然将一套书都画满了。

 

爱上一门艺术,是天赋天性,也是缘分。陈明认为自己与美术攀上了缘分。在他童年的时候,陈家那个颓败的院落里有两个和美术有关的人。

 

一位是寄居陈家的陈明的姨奶,上世纪20年代苏州美专毕业生,颜文梁的学生。抗战前她当过靖江县中的美术老师。她的全开的水彩静物写生长时间挂在陈明和祖父同居住的房间里。另一位是借居陈家的大舅,一名聋哑人,以画炭精照片糊口。他也画国画,陈明从小就看到家中衣橱的花格里,有这位大舅画的几幅渔樵人物。

 

陈明16岁那年,靖江师范解散了,他留校种了半年田。“复课没有希望,祖父让我拜师学画。我的老师是东门的季逸仙,在天津广告公司当画师,当时刚退休回家。他让我从擦笔人像开始。我从照相馆要了一大把照片,其中有一个京剧演员的头像,我足足画了五遍才勉强过关。”后来,陈明进入当时的公私合营企业裕纶纱厂,还是发挥专长,业余时间参加企业美工工作。

 

很快“文革”来了,墙上到处刷满了标语,配上葵花、青松、太阳图案,厂里的大屏风、大专栏、门楼、黑板报、画廊都成了陈明最好发挥场地。有一次为配合游行,他画了从青年到老年各个时期的八幅毛主席油画头像。领导对陈明的表现很满意,十年后,便调他到宣传科当美工。陈明有了一个三十多平米的美工室,有了想买的参考书,还可以参观书画展。厂领导还批准他参加文联组织的外出采风写生活动。

 

那些年,陈明先后跑了华山、青城山、峨嵋山、黄果树、黄河三门峡、张家界、西双版纳、泰山、崂山等,“那些日子我们晚上尽量在车船上睡觉,白天到景点写生。”他说。每次历时近一个月,行程近一万里。陈明和几个同伴,经历过水尽粮绝,经历过车匪抢劫;去凌源的山路上,长途客车的轮胎从车轴上飞出,像兔子一样滚下山坡;去九寨沟的途中,因山洪暴发,被困在岷山脚下的汶川三天三夜。有一天凌晨,信号枪尖利地鸣叫,他们和一群羌族老乡撒腿往岷山上跑,因为有人说上面“坝子”倒了……每次出去,人瘦了一大圈,但带回来的是几本满满的速写和一大叠照片。陈明翻阅着一本本速写本和泛黄的照片,回忆那段激情岁月。

 

激情岁月里的奋进

 

 

年轻时的陈明,性格执拗而孤僻,绘画上羞于向人当面请教,只能拼命地自己学习,贪婪地咽入每一句对创作有益的话语。那些偶尔得来的关于油画的说法,有的很辛辣,有的很隐晦,有的甚至必须正话反听,陈明都牢牢记住,反复研磨。他记住生活中每个让自己心跳的场景和情节,因为他知道只有打动自己的东西,才能引起人们的同感。

 

30多岁时,陈明参加张厚存老师举办的美术学习班,才知道了素描中的明暗交界线和五大调;油画不知画过多少平米时,他才听严葆禄说,没有土红他是不画人像的。有人劝他放弃油画:“你没有经过正规素描训练,画油画是很难的,你有书法基础,还是改画国画吧。”但是陈明初衷不改,自己找木材打画框,用旧帆布纱袋制画布。作品除了参加县里可数的几次画展,便是在扬州个园举办了一次“靖江九人画展”……那些不知熬过多少黄昏,耗了多少心血的油画,后来就堆在陈明北门旧居二层半的阁楼上,任灰尘爬满。

 

1992年,陈明调至市文联工作。在忙碌的几年中,他仅画了一幅长江大桥吊装桥面的油画,那林立的铁架和庞大的水泥预制件构成强烈装饰感的画面。画好后,一直在文联办公室放着,有一次张厚存去南京送作品参加“江苏省新世纪油画展”,董民强让他将那作品带上,说那天空画得透。那是陈明第一次参加省展。

 

到报社工作后,人人忙得像陀螺。陈明只能依依不舍地放下美术创作。一次去长江边采访,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江滩上芦苇渐渐枯萎,青霜和晨曦在湿润的土地上闪光,残留的苇枝在秋风中摇曳,大自然毫不吝惜地展示了她那惊人的美丽……那一幕深深地刻在了陈明的心里,实在憋不住了,在“五一”七天长假里,陈明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完成了油画《秋声》。在全国第六届艺术节江苏省第二届群众书画展中获得银奖。后来,他又画了一幅《雪韵》,送泰州参展后获一等奖。

 

 

国画天地间的从容

 

2004年中国苏东坡研究会年会在江阴华西村召开。靖江苏东坡研究会会长、时任市政协主席苏增耀要求靖江出个画展,展出苏东坡诗意画50幅。这个繁重的任务,让好胜心很强的陈明允诺下来。年轻时,他曾临摹过连环画,在古代人物的结构把握上没有问题,但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一切从头来起,陈明又开始了新的冲锋。《黄瓜园人物画谱》基本上被他临了个遍。接下来,找资料、拼构图、配诗词、刻印章,三个月下来,数数已有49张。还有几个构思都已成熟,但那一天陈明突然感到疲倦,画不下去,也不想画了。于是将成品送裱画店。那一天夜里,下了一场雷雨,雨水从二楼的楼板缝隙中滴了下来。原来放画的地方堆着草稿,被淋得变成一团纸浆。巧合也好,天意也罢,后来到马洲书院楼上布展时,展厅也只挂得下49幅。

 

后来,陈明担任了靖江美协主席,和泰州美协的联系加强,多次参加他们组织的创作活动。他的国画《芙蓉镇印象》入选江苏省第三届山水画展,国画《长江岸线》入选“2006美在新江苏”画展,国画《一蓑烟雨》入选江苏省五星工程优秀作品展,国画《新农舍》入选江苏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春天的故事”书画展和“走向辉煌”江苏省新美术馆落成暨美术作品特展。还有其他多幅作品入选省市展并获奖。期间,陈明成为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陈明还受聘于靖江元林老年大学,担任国画花鸟班教师。他边学边教,把传统水墨和西洋外光法结合起来,使笔下的葡萄更晶莹,牡丹更娇艳,受到大众喜欢,约稿者纷至沓来,有的还成为市领导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

 

难道还有比画画更好玩的吗?年近古稀,陈明笔下的花鸟、葡萄、景致,愈来愈娇艳和华美。因为好玩,所以一生钟爱,因为钟爱,所以大气从容,气象从他的笔下流出,晕染在宣纸上。的确,作画对美术爱好者是一种“随缘”,坐对静观,澄怀味象,追求物我两忘的乐趣,这不是一种最好的享受吗!

 

杨恒俊: 能人村官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靖江网
陈燕萍: 心系人民的“法官妈妈”
  2002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案期间,靖江网
袁凯飞: 靖江造船业的领军人
  1994年,袁凯飞受命于危难之际,靖江网
夏彦奇、夏朵:父女都是“靖江好声音”
    在今年“靖江好声音”的首场比赛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