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旧账引纠纷 群策合力化危机

15.06.2015  18:45

  “整整一年,我一直活在这件事的阴影中,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在海门市人民检察院刑事和解室里,被害人王某接过犯罪嫌疑人杨某的悔过书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同样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的还有参与调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特约检察员们,“你们握手言和了,我们也该回家吃晚饭了。

  事情还得从2014年5月12日说起,杨某只身一人到王某家里索要欠款,两人言语不和发生纠扭,纠扭过程中,造成王某轻伤。双方起先顾及亲情,要求自己处理,后来因为搁不下面子以及赔偿事宜得不到解决,矛盾越积越大。虽然家中年长亲戚、当地派出所轮番多次组织调解,但双方谁也不肯先让步,坚持己见,结果事情一拖就是大半年。

  王某眼见调解无望,耗费了不少精力,赔偿也得不到解决,遂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公安机关以杨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将该案移送海门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经审查,承办人发现本案双方当事人系亲戚,因民事纠纷引起纠扭,且现场无目击证人,王某造成轻伤的原因也无法确定。另一方面,在审查起诉期间,王某多次到本院控申接访窗口和电话询问案件处理情况,要求对杨某某依法处理,并声称事情得不到解决,要逐级向上反映。

  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承办人逐级汇报了案情。因该案较为特殊,引起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该院立即启动风险预警机制,决定由分管副检察长牵头负责组织调解会。为增加调解力度和提高调解效率,该院做好充分准备,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共同参与调解。调解会上,王某和杨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在听取嫌疑人和被害人意见环节,双方情绪几度失控,互不相让,调解会一度变成了诉苦会。组织调解的保建明副检察长不急不躁,等双方当事人情绪稳定后,从双方当事人家事出发,讲述了王某一家对杨某夫妇的帮助,以及杨某知恩图报的点滴小事。参与调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也把握住时机,深入浅出,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民间例子,以及老百姓朴素的善恶观从正反两方面劝和双方。特约检察员和人民监督员也从忆苦思甜和一个祖宗的家族角度讲述亲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极力从亲情角度化解双方怨恨。

  血终究浓于水,经过长达半天的调解,双方当事人各自倒出了心中苦水,情绪逐渐缓和。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双方开始各自站在对方立场上审视这件事情,同时看到虽然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但大家仍然尽心调解,没有表现厌烦情绪,心结终于被彻底打开,各自作了让步。经调和,杨某答应一次性赔偿王某50000元。杨某先写了道歉书,让家人立即取了钱给王某。王某也终释前嫌,给杨某出具了谅解书,并不再追究杨某刑事责任。杨某丈夫上前搂了一下王某,喊了一声姐姐,一声姐姐让王某声泪俱下。而此刻调解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照相机也及时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