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馨花园陈亚清:“斜塔悬索桥”发明获国家专利

08.03.2018  02:07

图为陈亚清展示“斜塔悬索桥”模型及专利证书。盛义摄

 

日前,城区景馨花园小区64岁居民陈亚清又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绿本本”——一本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是他近两年获得的第三项国家专利。

 

此前,陈亚清发明的空调外机保护装置、太阳能热水器保护装置均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次更了不得,初中学历、退休前在供销系统工作的他凭借“一种斜塔悬索桥”发明获国家专利,跨界之大令人惊叹。

 

今天,在陈亚清家中,记者见到了他获得国家专利的斜塔悬索桥模型。“江阴大桥靠沉井的拉力使桥板平衡,工程量巨大,我这个发明亮点在于桥梁两头的三角形斜塔。”陈亚清指着模型介绍。

 

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证书上这么评价陈亚清的这项发明,认为常见的悬索桥桥塔是简单的竖直杆结构,遇到大风很容易发生摇晃,从而影响悬索桥的安全;当桥头两端的地质条件较差,或桥头两端受地形限制而无法设置锚碇时,主缆上受到的水平方向力会将桥塔拉断,自锚式悬索桥将主缆锚固在加劲梁的两端,又需要加固加劲梁来实现,当桥梁跨度较大时会消耗较多材料,不具有经济性。陈亚清的“斜塔悬索桥”发明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与传统结构相比,采用三角形的桥塔结构稳定性非常好,不易发生晃动,斜向塔体的布置也能有效地抵消主缆所受到的水平方向力,从而省去桥头两端锚碇的安装,并且无需加固加劲梁,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值得推广和普及。

 

陈亚清退休前一直在靖江供销系统工作,怎么会研究起桥梁结构来?陈亚清妻子陈林珍介绍,陈亚清一直以来最大的爱好就是创造发明,上世纪70年代初两人结婚时家里的电风扇、半导体收音机、有机玻璃材质的精美台灯等家电就是陈亚清自己买零件动手组装的。退休后,陈亚清有了更多的时间,他喜欢观察生活,一有发明灵感,就动手做试验,看到摇摇欲坠的空调外机、锈损的屋顶太阳能热水器支架,于是发明了保护装置,设计发明斜塔悬索桥源于他对桥梁安全性的关注。

 

过去,我老家旁边有一张很旧的木桥,附近几个大队农民交公粮时,都要摇摇晃晃地从这张木桥经过,让人提心吊胆,那时的场景我总是忘不掉。”陈亚清说,1994年江阴长江大桥建设时,他非常好奇这座桥梁怎么施工才能确保安全,经常骑摩托车或自行车拉着妻子一起去参观施工现场,当时看到沉井施工时的浩大场景,就在想有没有其他更可靠、更省工的建设方法。

 

去年春天,陈亚清脑中突然蹦出了一个灵感,一连做了两三个“斜塔悬索桥”模型,淘汰掉复杂造型的,最终设计成现在的模型申请国家专利。获得专利后,他正与一些桥梁工程师联系,希望自己的“斜塔悬索桥”发明得到应用,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