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鹏组建“山茶公益靖江站”

10.03.2016  10:41

 

 

图为陆鹏(左一)与“阿依土豆”执行人(左二)及支教老师在一起。

 

 

四年前,《靖江日报》第一次报道了靖江人陆鹏远赴四川凉山支教一事,此后,陆鹏和凉山的缘分从未断过,本报也一直跟踪报道此事,见证着他的一次次努力以及凉山孩子学习生活的逐步改善。如今,他依托原先的“凉山娃娃微公益”,正式组建“山茶公益靖江站”,并联合“阿依土豆”公益组织,启动在大凉山的深入助学计划。

 

公益情怀跨越千里

 

2012年,《靖江日报》上第一次出现80后青年陆鹏的名字,他通过“随手公益”组织进入四川大凉山支教,将当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一一呈现,引发靖江爱心人士的关注,一时间捐衣捐物捐钱者络绎不绝。让陆鹏动容的是,这样的爱心并不是“三分钟热度”,而如涓涓细流,一直浸润着凉山孩子们的心田。

 

从那以后,本报一直跟踪报道此事,见证着陆鹏的善举引发的大爱效应:从靖江人的暖心衣物到建立免费午餐基金,从凉山孩子来靖谢恩到靖江学生赴凉山看望,从今年春节四名凉山娃娃来靖过年,到这次建立“山茶公益靖江站”。这份跨越千里的公益情,持续了四年之久,仍然生生不息。

 

四年来,凉山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一点一滴地发生着变化,去年,陆鹏顺势建立了“凉山娃娃微公益”,在靖江和凉山间搭建起规范运作的爱心桥梁,累计为凉山学生输送近20万元的钱物,同时携手99名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50多名凉山学子。

 

近期,陆鹏在与中国关爱下一代基金会接触后,决定更好地发挥这个公益平台的作用,让凉山孩子得到的帮助不仅是简单的衣物和食物,而是渗透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于是,更规范、更专业的“山茶公益靖江站”应运而生。

 

再赴凉山走访学校

 

半个月前,陆鹏收拾行囊,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只身再赴四川大凉山。一次次地回访和帮助,让他和凉山之间的情感愈发浓厚。

 

早在2012年,陆鹏在凉山所见到的乡村小学,可以用极其简陋来形容,随着近年来国家投入加大和大量民间公益的进入,大凉山地区的小学教学在逐渐改变。国家持续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以及对每名学生每天4元的生均营养补贴,基本解决了孩子的就学和午餐问题;近几年民间公益大量兴起,大大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具体表现在支教助学、免费午餐、各类物资的援助等。在这样的前提下,凉山的学校和孩子还需要什么?这个平台接下来要发挥什么作用才能真正帮助到这里的孩子?

 

这次回访,是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寻求一个更好的助学方式。在一周时间内,陆鹏走访了几所小学,发现这些学校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都不尽相同。比如说盐源县平川镇园田小学,这是一个典型的村小,3年前只有2个年级不到,共有20名学生和1名代课老师,“阿依土豆”公益组织进入3年,现在已发展到5个年级80名学生,并给学生配备了午餐。未来,将发展为1~6全年级,并积极筹划捐赠新建校舍食堂。

 

另一所盐源县平川镇矿山小学是全年级建制,去年刚刚完成了新校舍的修建,今年5月前将完成宿舍操场教学楼的建设,这算是一所配置非常完善的村小。可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招生数逐年下降,目前只有不到60个学生,部分原因在于矿区规模减小,学生迁出,还有就是师资的欠缺,连正常主课的老师都不能保证,副课老师则完全没有。今年是“阿依土豆”公益组织第一次走入这个学校,首批派了四名老师,其中2名是师范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将为学生开始音乐、美术、体育等众多副课。

 

实施深入助学计划

 

在回访中,一群年轻的支教老师让陆鹏甚为感动,这是一名应届毕业生聚集起来的青年志愿团队,比起四年前的那批支教老师,这群年轻人更朝气、热情、有组织、有理想。在和他们的交流中,陆鹏也发现,原先的一对一资助虽然很有针对性,但毕竟帮到的是个体,对学校层面来说,关注不够。

 

此后,陆鹏也多次了解学校方面的需求,结合种种背景和分析,最终他制订了一份2016年深入助学计划:第一项是为凉山州昭觉县城西小学的25名学生和美姑县峨曲古小学的25名学生提供每人每学期500元的助学补贴。第二项是为凉山州盐源县平川镇园田小学筹集午餐补充款;为矿山小学筹集早餐款、文体设施、宿舍用品。眼下,相关预算正在计算中。

 

值得欣喜的是,在此前的“凉山娃娃微公益”平台运作下,50名学生的助学补贴一直维持着一部分热心人士的长期资助,目前款项已经收集结束,很快就将发放到孩子们手中。而第二项计划的预算,陆鹏也将尽快依托支教老师拿出详尽的计划,随后再向公益组织会员和社会公开。

 

而同时,陆鹏还公开了《凉山地区小学教学情况调查报告暨山茶公益靖江站联合阿依土豆在凉山州盐源县平川镇开展深入的助学计划》。如果你也想加入“山茶公益靖江站”,可以加入QQ群34684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