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航两名牺牲飞行员“回家”群众自发吊唁

25.01.2017  17:38
官兵们人手一只手电,为王晓冬烈士照亮回家路 - 新浪江苏
灌云的战友在等待张浩烈士归来 杨超 摄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官兵们人手一只手电,为王晓冬烈士照亮回家路 灌云的战友在等待张浩烈士归来 杨超 摄

  最近,两名陆航飞行员牺牲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他们是江苏儿女,张浩从军16年,江苏灌云人;王晓冬从军9年,南京浦口人,祖籍睢宁。1月24日,载着王晓冬烈士骨灰的航班缓缓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戎马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家了!此前一天,烈士张浩的骨灰也已经回到了家乡连云港灌云。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当天上午,两位烈士生前所在东部战区驻闽陆航某团召开追悼会,为他们追记二等功。

   800多人为两位烈士送行

  1月24日上午,烈士张浩、王晓冬生前所在部队举行追悼大会,陆军参谋部领导、东部战区陆军领导机关、第31集团军领导机关、泉州市党政军机关领导、驻地群众、烈士家人以及家乡代表800余人参加追悼大会。南京市委、市政府、南京警备区,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吴政隆,市长缪瑞林分别送了花圈。

  南京市、南京警备区、浦口区相关领导应邀专程赴闽,参加烈士追悼大会,迎接烈士的骨灰回家。

  追悼会现场,全体人员向英雄默哀,16名礼兵鸣枪9响——16是张浩的军龄年数,9则是王晓冬的军龄年数。

   灯光和手电照亮回家路

  24日下午4点多,搭载王晓冬烈士骨灰的航班从厦门起飞,于下午5点50分在禄口机场降落。南京市委副书记龙翔,南京警备区政委张宁等军地领导专程到机场迎接烈士回家。

  东部战区驻宁某陆航旅的60名官兵赶到机场,他们佩戴白花,神情肃穆,眼睛却都红红的。现场,部队领导告诉他们,烈士一行到达时天就黑了,大家先检查一下装备——肩上别着的用于急救指示的信标灯,引导降落的移动灯源,每人手里还拿着一支手电,“我们要为烈士照亮回家的路。

  傍晚6点左右,随着王晓冬的亲人缓步走下扶梯,官兵们早已列队齐整,分为两排,守护着烈士骨灰通过。军地领导上前鞠躬致哀,并向家属表示慰问,这时手电早已打开,一旁的战友拉开长横幅,“英雄,我们接你回家。

  龙翔在慰问烈士父亲时表示,“祖国的蓝天记得他,南京的父老也记得他。感谢你们为国家培养出了这样的好儿子!

   亲朋战友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昨天,部队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飞行是勇敢者的游戏,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战友的牺牲,会鼓舞其他优秀的天之骄子们更加刻苦训练,提高能力。

  据王晓冬所在部队领导张卫介绍,王晓冬颇具飞行天赋,能飞两种机型,技术全面,视野开阔,在同批飞行员中较早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平时性格开朗,酷爱篮球,去年还率队夺得团篮球赛冠军。他特别爱笑,战友们都喜欢和他一起玩。前不久,他刚递交结婚申请,计划2017年5月2日休假结婚。

  接王晓冬烈士回家,两个弟弟分别手捧遗像和骨灰,陪伴着伤心的父母长辈。据了解,王晓冬的一个弟弟也参过军,目前已退伍。在弟弟们的眼中,哥哥前途光明。作为长子,王晓冬是父母的依靠,他本计划着早日成家,将来成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王晓冬的同学战友们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在长春航空大学的同学在微信上给他起名“王黑子”,就因为他皮肤比较黑。“出事了?”“打你好几个电话了”“兄弟你可真别吓我!”,这是上周四也就是出事的1月19日,同学与“王黑子”的聊天记录,可是那头却没了回答。

  这次,王晓冬当年的同班同学共7人从各地赶来,送同学最后一程。“听到这个消息时脑子是空的,甚至有不飞了的冲动。”来自驻辽宁陆航部队的董兰坤说,可是转念一想,“国家培养了我们,不就是让我们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吗?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董兰坤说,他的朋友圈不少人都在转这句话,他们会一直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