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佳明:显微镜下的具象人生

08.10.2015  13:44

  37岁成为文件检验鉴定人,53岁获国家发明专利,63岁出版个人专著。他,是海门市检察院的一名普通干警,在文件检验的技术岗位上工作至今,在显微镜的无声陪伴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具象人生。

  1952年出生于海门镇普通农户家庭的陆佳明,17岁入伍,1977年组织上派他到青岛市公安局技术处学习刑侦技术,这是他首次接触刑事侦查,却让他生出了浓厚的兴趣。

  38年前的培训,陆佳明仍然印象深刻。这一年学到的不少刑事技术知识,让陆佳明在1979年担任部队保卫干事后,帮助部队破获了不少案件,这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刑事侦查经验。

  1986年陆佳明转业到海门市检察院,先后在批捕科(现为侦查监督科)、起诉科(现为公诉科)工作。1989年,经过江苏省院的专业培训,陆佳明获得了“文件检验鉴定人”资格证书,也正式开启了他26年的文字检验工作生涯。陆佳明对待每一次检验都严肃而细致,鉴定的各类文件检验案数百件无一出错。

  2003年7月一起建筑施工余款纠纷案件,原告请求法院对争议欠条进行检验鉴定,法院采纳原告请求并委托海门市检察院技术科进行检验。“要求鉴定:日期为2002年2月2日,盖有某公司印章的欠条上印文,是先盖章,后写字,还是先写字,后盖章。

  面对法院的鉴定要求,陆佳明犯了难,“我从来没有检验过,而且尝试了教材上的各种鉴定方法检验,都无法确定先后顺序。它的检验难处在于红色印文具有透明度,写字和盖章的先后,从表面上看,无论采用什么仪器检测观察,其字迹线条都反应在印文之上。

  为了区别检材图片上字迹与印文的先后顺序,陆佳明使用与检验材料中相同的蓝黑墨水书写,对印文与字迹交叉重叠的不同样本进行试验。经过两种不同顺序的样本进行显微照相,陆佳明发现了不同特征,这让他很是兴奋,为弄清不同特征所产生的原因,他多次走访上海印泥、印油厂,向技术人员请教印泥和印油的成分、区别,并专门询问画院的画家,了解字迹与印文交叉重叠后,蓝黑颜色变化成黑色的原理。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陆佳明最终得出了鉴定结论,原告、被告双方均无异议,一起经济纠纷案圆满结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陆佳明撰写的题为《试论显微镜照相特征比对法——对字迹与印文交叉重叠先后顺序的鉴别》一文在公安部《刑警与科技》杂志上发表,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两年多的严格审查颁发了发明专利证书。陆佳明因此被江苏省检察院授予三等功。

  2012年退休的陆佳明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接受了海门市院的返聘,继续从事文件检验工作。未曾想,开启了属于他的另一个篇章。

  “我从事文件检验工作已经26年,办理过贪污、诈骗等刑事案件,也经常处理民事纠纷,有一些案例我觉得比较典型,对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便是陆佳明着手著书的初衷。

  从决定把自己的工作经历转化为文字成果起,陆佳明便在工作之余,收集判决、筛选案例、回忆细节。经过1年多的努力,陆佳明终于在2015年2月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专著《文字·刑事探案记》,并于2015年5月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陆佳明用实际行动证明着努力的力量,发挥着自己的余热。每每听到年轻干警要以他为学习楷模,他总是连连推辞:“我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是热爱着自己的工作,愿意在工作中学习探索。年轻人只要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努力钻研,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一定能发掘出自己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