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2014多发骗局 警方教你“防骗宝典”

31.12.2014  10:44

 

2014年即将过去,各路骗子开始抓紧时间忙“捞钱”。记者昨天从市110指挥中心了解到,年末这半月内已发生31起诈骗案件。诈骗有其规律和特点,本报梳理今年以来发生频率较高的骗局,并请警方支招,今后您遇到这些骗局可千万别上当。

 

骗术一

 

钓鱼网站频现 网购低价要当心

 

流行指数:★★★★★

 

本月初,市民李先生网购时被店家骗去1500余元。因为网购便宜,32岁的李先生便想在网上买些钢材。李先生通过一知名网站登录某钢材销售网店,选购了两块钢板后按店家要求将个人信息填写完整。

 

没过多久,李先生就接到了一名陌生男子来电。男子自称姓王,是钢材网店老板。王姓男子告知李先生网上支付平台出现问题,购买钢材的订单支付失败,要求李先生将1500元直接汇入指定银行账户。在对方的再三催促下,将信将疑的李先生根据提示汇款至王姓男子指定账户。数日过去,对方始终没将购买的货物邮寄过来。12月15日,李先生上网查看物流信息,发现根本找不到原先的网店。拨打王姓男子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李先生怀疑自己被骗,于是打电话报了警。

 

警方提醒:网络诈骗成为诈骗重灾区,在我市发生的诈骗案件中有七成是网络诈骗。主要是在正规网站挂上低价商品引诱网民上钩,然后让对方登录钓鱼链接。此外,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的页面类似于“淘宝”、“阿里巴巴”等知名网站风格,以此骗取用户交易,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一般情况下,若对方避开网上支付平台,诱使购物者转账或打款到银行账号,多为诈骗。上网购物时,网民一定要仔细观察网站网址,谨慎填写相关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骗术二

 

找人代办信用卡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流行指数:★★★★★

 

12月14日,市民张先生接到一个来自“民生担保公司”的陌生来电。张先生平时十分谨慎,外地陌生号码并不会轻易接听。看到手机来电显示的区号是“0523”,张先生减少了戒心。电话里,对方自称是某担保公司的经理,专门办理额度较高的信用卡,比在银行办理少了很多手续。早就想着办理一张信用卡的张先生原本担心手续繁杂,对方的话立即引起了他的兴趣。

 

按对方要求,张先生支付了一笔手续费到对方账户。随后,对方又以关联银行卡需要缴纳部分保证金,关联成功后承诺将保证金如数退还。从未办理过信用卡的张先生听从对方指点,一一照做。待转账结束,张先生再次联系对方时,对方的电话已停机,张先生向对方账户转入的2万元就此打了水漂。

 

警方提醒:近期,“办理高额度信用卡”的诈骗短信或电话又频频“冒头”。这类骗局中,骗子利用群发短信或者随机拨打电话的方式寻找“猎物”。只要有市民回复,骗子就会以高额透支或者简单手续一类的理由进行诱导,市民很容易受到这些诱惑从而步入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

 

骗术三

 

网络兼职骗局多 高额佣金成圈套

 

流行指数:★★★★

 

12月17日,32岁的王女士QQ上收到一陌生网友信息。网友称在招聘网络销售员,只要缴纳保证金,就可成为销售员,享受高额提成。王女士盘算后觉得不错,便登录网站开始销售。

 

在王女士替陌生网友卖出数份产品后,对方准时支付了王女士薪酬,赢得了王女士的信任。在对方提出内部员工投资就能获得“充多少送多少”福利活动时,王女士没多想便充值了2000元。之后,王女士再也无法登录原网站,王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警方提醒:在网络兼职骗局中,不法分子一般会先在QQ群或其他社交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以兼职名义招聘,求职者看到信息后通过网络跟招聘方联系。骗子利用急于赚钱补贴生活或就业心理,以返利或高额回报为诱饵,向求职者索要手续费、押金等进行诈骗。求职者网上求职时,尽量选择正规网站,不要轻信缴纳保证金等招聘信息。

 

骗术四

 

路边捡到中奖券 兑奖要交手续费

 

流行指数:★★★

 

12月11日,110指挥中心接到一名在靖打工的河南小伙的报案电话。小伙子称自己因为捡到一张奖券,被骗子骗掉了15800元。原来,该小伙前几天经过八圩邮政局附近,无意中捡到了一张中了一等奖的刮奖券。小伙欣喜若狂,当即联系了奖券上的兑奖方。“兑奖方”告知他兑奖前需要支付扶贫基金、个人所得税、相关手续费共计15800元的领奖费用,沉浸在中奖喜悦中的小伙子并没有提出异议,直接将钱汇入了对方账户中。过了两天,小伙子再联系“兑奖方”,却发现对方的电话无论如何也打不通了。

 

12月8日,本报A5版曾报道过类似诈骗案件。家住生祠镇的顾大爷曾在生祠街上捡到一张中奖的刮刮卡,骗子也是向他索要8000元的“兑奖手续费”。不过,警惕性高的顾大爷并没有直接汇钱,而是来到市公安局生祠派出所求助民警。民警告知这是一场骗局,顾大爷没有因此遭受任何财产损失。

 

警方提醒:尽管这样的诈骗手段已经很老套,但还是不少人心存侥幸心理。骗子以奖券为诱饵,等受骗人主动联系时再对其洗脑。受骗人并不一定就是老年人,而是那些容易被中奖冲昏头脑的人群。这类人急于兑奖放松了警惕,反倒是一些老年人的警惕性会更高。

 

骗术五

 

冒充消防员换管道 多户居民上当

 

流行指数:★★★

 

10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家住供销新村的张先生在家看电视,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后,张先生发现门口站着一名男子。男子称其是消防大队工作人员,称需要将张先生家中的管道重新更换,不然天然气管道陈旧性破损容易出现泄露而引发爆炸。张先生起初惊疑不定,无奈对方一再表明爆炸的危害性,他只能将男子让进门。

 

男子进门后即对天然气管道进行更换,娴熟的更换手法让张先生的疑心渐渐消除。管道更换完毕后,男子向张先生收取了300元后便离开了。后经警方及消防大队证实,天然气管道并不存在泄露、陈旧等问题,张先生及其他居民才知道上当了。

 

警方提醒:这类诈骗现象集中在今年9月至10月,燃气公司这段时间正对管道进行更新检查,这就让狡猾的诈骗人员钻了空子。在这类骗局中,维修人员上门服务时并没有穿上专门的制服,市民完全可以拒绝对方进入室内或者当面拨打燃气企业的热线电话了解情况。

 

相关链接

 

防范网络诈骗,警方还有提醒:

 

1.在网上跟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凡是涉及到给陌生人汇款的网络交易,千万不要给陌生人汇款。

 

2.无论在娱乐还是交友还是购物,涉及到银行卡的密码和账号会让你泄漏自己身份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随意地泄漏自己的敏感信息。

 

3.随时开启安全软件,防范钓鱼和木马,不要随意打开陌生人发来的链接和文件。

 

4.对于兼职类的网络诈骗,要多了解和关注网络诈骗手段,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一定不能从事非法或者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工作,因为它本身就不受法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