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网络诈骗很“烧脑” 各方预警为您来支招

18.01.2016  11:55

  近年来,犯罪分子诈骗方式、手段花样不断翻新,防网络诈骗越来越“烧脑”。随着春节的临近,各相关部门和互联网巨头公司纷纷发布预警信息,提示网民谨防各类网络诈骗陷阱,给广大网民减轻几分压力。

  1、猎网平台:网络诈骗理财被骗最多

  日前,猎网平台(小编注:猎网平台是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总队与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联合发起的网络诈骗全民举报平台)发布《2015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人均受网络诈骗损失的金额高达5106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近1.5倍。去年所有举报的诈骗类型中,金融理财是被骗总金额最高的诈骗类型,高达3700多万元,人均损失更是超过3万元。

  专家提醒

  临近春节,各类诈骗高发,除了票务诈骗以外,红包诈骗和网购诈骗都是高发的诈骗类型。一旦看到需要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等较为隐私的个人信息的红包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很有可能是假红包。

  2、移动互联网欺诈行为更加“高技术化

  腾讯专项打击网络诈骗的雷霆行动负责人朱劲松表示,2015年以来,移动互联网欺诈行为更加往“高技术化”、“综合化”及“多平台”发展。

  如今,犯罪分子无须花费时间去诱骗受害人转钱,而是通过伪基站发送各种木马钓鱼短信,随短信附上一条“木马链接”。在用户点击之后,手机木马随即植入用户手机,盗取用户个人信息。不法分子用这些信息登录电商平台购物,并用手机木马拦截银行短信验证码实现盗刷,最后卖掉物品来套现。在整个过程中,用户几乎毫无感知。

  防骗绝招

  1、手机务必安装手机安全软件,定期查杀病毒,且务必在官方渠道下载手机软件。

  2、选择安全性高且有赔付保障的主流移动支付工具。

  3、假如发现帐号异常,应立刻冻结账户并举报处理。

  3、专家:抢红包神器或藏木马 安装要谨慎

  手指一点,红包到手。临近农历年,抢红包“大战”即将打响,为了保证抢到“大红包”,不少人将目光对准“抢红包神器”。殊不知,这类软件有不少是恶意软件,有的暗藏木马病毒,轻则用户个人信息被窃取,重则失窃。

  专家提示

  不少恶意抢红包外挂软件会植入恶意代码,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银行卡账号、手机联系人等私密信息,一旦用户允许软件获取这些权限,个人信息就很容易被不法分子上传到外部的特殊服务器中,而且还会在其中嵌入广告与应用的推送代码,在通知栏、桌面、移动应用窗口中弹出恶意广告,甚至在后台偷偷下载推广应用。专家提醒微信用户安装此类软件要慎重,最好不要与银行卡绑定。

  4、报道显示:大数据时代骗子“更精明

  有报道显示:当前,网络诈骗手法逐渐由撒网式诈骗向精准式诈骗升级,他们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受害人的家庭情况、联系方式、个人账户、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资料,并编造出各种故事和场景对受害者进行“精准诈骗”。

  业内人士表示

  “航班取消” “二胎生育退费”、“推荐必涨股票”、“交通违章提醒”、“积分兑换现金”等等,都是骗子惯用的手法。

  当前,反信息诈骗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但传统的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企业力量进行打击的成效有限,打通产业链资源,数据互通,才是当前提高效能的方式。

编辑: 郭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