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江苏全省鸣响防空警报 50余万人参与疏散隐蔽演练

19.09.2015  07:15

  

  新华报业网讯 (通讯员谢静记者仇惠栋) 9月18日10点,防空警报声响彻江苏大地上空。这是全省首次统一组织防空警报试鸣。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拉响防空警报,是一种警示: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同时,这也是一场全省协同的应急演练,全省约有50万人参与了防空袭疏散隐蔽演练。

  9点59分,在省民防局的全省防空警报试鸣指挥部内,省军区副司令鞠华下达命令:防空警报试鸣。

  10时整,预先警报声在全省各地鸣响。预先警报信号格式为: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是在获知敌人即将对城市进行空袭的情况下发放的警报信号。在战时,当市民听到预先警报后,应立即关好“水、电、气”等,携带个人防护器材和必要生活用品,迅速有序进入人防工事。现场大屏幕实时播放着各地应急演练的情况。常州市天宁区某社区内,居民迅速赶到厨房关闭燃气和水表阀门,随后收拾随身衣物和应急用品,迅速下楼就近赶往人防工程隐蔽。据介绍,为满足战时防空警报报知需要,我省民防系统按照国家人防办的有关标准规范,采用有线、无线相结合手段,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人防警报发放控制系统,到目前为止,全省建成了2582台固定式警报器,200多台套新型防空防灾一体化警报器。城市平均警报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

  10点08分,空袭警报响起。信号格式为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这是在敌空袭兵器临近城市上空已经开始或者马上就要对城市目标实施攻击的情况下发放的警报信号。当听到空袭警报后,人防指挥部应立即组织对城市进行治安、交通和灯火管制,未疏散隐蔽人员应立即就近隐蔽,安置了隐蔽人员的人防工事应关闭防护门。人防工程战时用于人员隐蔽,平时用作车库、地下商场和物资库等。

  10点16分,长鸣的警报声响起。江宁高级中学应急演练的千名师生正有序撤出人防工事。这是解除空袭警报,其信号格式为:连续鸣放一长声,持续3分钟。是在敌空袭威胁已解除的情况下发放的警报信号。

  江苏省民防局钱国超局长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省在今年首次统一组织防空警报试鸣,更具有特别的意义,既可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也便于检验人防指挥通信警报系统建设水平。在昨日的警报声中,13个省辖市、99个县(市、区)组织部分人防专业队、中小学校和社区公众,同步进行了以疏散、掩蔽、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机动指挥所展开为内容的演练活动,约27万余名市民和机关干部、20多万中小学师生、30多支人防专业队伍,共约50万人开展了防空袭疏散隐蔽和消除空袭后果演练,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

原标题: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