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闽粤汾水关胜利亭 揭抗战尘封往事(组图)

19.05.2015  00:42

  图为功覃闽粤坊。林瑞红摄

  功覃闽粤坊以及胜利亭和《抗倭纪迹碑》,见证了诏安军民征服海盗、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林瑞红摄

  功覃闽粤坊以及胜利亭和《抗倭纪迹碑》,见证了诏安军民征服海盗、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林瑞红摄

  中新网漳州5月18日电(余丹吴楠)为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记者日前探访了福建诏安县汾水关,缅怀诏安抗日军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和牺牲。

  诏安县汾水关地处东南沿海之滨,驱车自诏安县城往西南方向行驶约十来公里便可抵达闽粤之交的汾水关。由于地理优势,汾水关扼闽粤两省咽喉,素有“漳南第一关”之称。

  在汾水关东侧蛇山北麓有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大士庵,因年代久远,几经废圮修葺,于上世纪90年代扩建易名为“长乐寺”。

  长乐寺门口耸立一座古牌坊,当年经由汾水关的路就是从这里贯穿而过。记者看到,该牌坊为东西朝向,花岗岩石仿木结构,三门五楼八柱式,面阔7.5米,通高9米,匾额正背面书“声震华夷”、“功覃闽粤”,字体雄浑,笔划苍劲。

  在牌坊边,有一座民国年间建成的胜利亭和《抗倭纪迹碑》。据村中沈姓老者介绍,功覃闽粤坊以及胜利亭和《抗倭纪迹碑》,见证了诏安军民征服海盗、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

  据《诏安县志》记载,诏安汾水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崇祯年间,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粉碎了荷兰船队的挑衅,并征服称霸一方。而后,郑成功、反清义军、抗日军民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都曾屯兵汾水关,与敌浴血奋战。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组织在诏安县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诏安县抗日大军凭借汾水关之天险,一次次击退日本鬼子的数次进攻。据有关资料记载,1939年11月28日,潮汕地区沦陷,日寇以陆军和空军优势,从广东向诏安进犯,来势汹汹。诏安军民据守汾水关,与日寇激战数昼夜,胜利击退了敌人的进攻。1941年7月4日,日军再出动进犯诏安县境,又被守在汾水关的诏安抗日军民击退。

  诏安人民多次配合部队作战,奋勇抗击入侵、流窜县境的日本侵略者。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9月3日,国民党县政府在汾水关建起胜利亭,竖起“抗战纪迹碑”。9月15日,在良峰山麓竖立“抗日阵亡战士纪念碑”。

  如今,古时兵家相争之地变身为现今边贸旅游重地,汾水关的石牌坊、胜利亭也成为了诏安旅游景点。这些刚硬的花岗岩石历经百年风风雨雨,如今已然幻化成历史长河中的基石,构筑了一座城池的永恒记忆,诉说着当年抗日英雄的英勇往事。(完)

  原标题:探访闽粤汾水关胜利亭揭抗战尘封往事(组图)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