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为媒 两岸广播“结网”行

15.07.2015  20:33
   《有缘来斗阵》是协作网成立之后合办的第一个栏目,“斗阵”在闽南话里是“一起”的意思。

      这些日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厦门节目制作室主任、闽南话广播协作网(以下简称“协作网”)秘书长刘立忠,在忙着广播剧《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的项目论证工作。他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这部广播剧是协作网为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录制的,将在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播出。

      成立近5年来,协作网以闽南话为依托,集结两岸闽南话广播机构和优秀人才,以“两岸闽南话广播共构”为建设方向,资源共享、信息互补,成为沟通两岸乡音乡情的连心桥。

      乡音集结 队伍一路壮大

      2010年9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发起创办闽南话广播联合组织的倡议,并与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东南广播公司、厦门广播电视集团“闽南之声”广播、泉州人民广播电台“刺桐之声”广播、漳州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协作网。

      2011年11月下旬,漳州市长泰人民广播电台、漳浦人民广播电台、云霄人民广播电台及泉州市南安人民广播电台、晋江人民广播电台增补为协作网会员单位,进一步扩大了协作网在闽南基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011年和2012年,协作网又陆续吸纳云嘉广播公司、台湾声音广播电台、南方之音广播公司、Apple Line苹果线上联播网、青春线上联播网、台湾胜利之声广播电台和成功广播电台加盟,使协作网朝“两岸闽南话广播共构”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2015年6月26日,这个大家庭迎来了厦门集美广播电视台、漳州东山广播电视台、台湾非凡音广播电台、大溪广播电台,总成员数量由此增加至22家,进一步提升了在两岸的覆盖面和传播力。至此,协作网已发展壮大成有13家大陆成员台和9家台湾成员台的两岸广播团队,集结了两岸闽南话广播的主体力量。据刘立忠介绍,下一步还将继续邀请两岸其他闽南话广播电台加入协作网,包括两岸校园闽南话网络电台等新媒体。

      乡情不断 广播两岸架桥

      台湾的汉族居民80%以上都能说闽南话,所以闽南话广播在台湾非常发达。而在大陆,以厦门、漳州、泉州为中心的闽南方言区,闽南话广播也有较好的听众基础。协作网的成立将两岸分散的广播资源聚合起来,为两岸沟通亲情血脉架起了空中桥梁。

      刘立忠告诉记者,闽南话广播协作网成立后,两岸成员单位通过合办栏目、联合采访、联合直播、合作节目等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有缘来斗阵》是协作网成立之后合办的第一个栏目,“斗阵”在闽南话里是“一起”的意思。这个栏目就是集合大陆闽南话广播成员的精品节目,通过这个平台向全台湾和大陆的闽南方言区播送,成员之间也可以免费播出其他电台的节目,使好节目覆盖面更广,到达更多的听众。

      2014年6月17日,协作网两岸16家电台首次跨海直播“两岸祭祀开漳圣王活动”。此次直播,开创性地在闽台两地设置双直播点,实现首次入岛落地直播。2014年9月13日至29日,协作网两岸成员单位跨台湾、福建、河南三地,成功举办“两岸媒体寻根河洛”大型联合采访活动,成为两岸媒体首度携手完成的闽南人的“文化寻根”创举。

      乡愁难解 “牵手”诉说真情

      除了开展栏目及活动合作,协作网还通过广播剧这种艺术形式勾起了两岸同胞难解的乡愁。

      2014年12月16日,首部两岸合作的闽南话广播剧《牵手》在台湾开播。该剧精选了福建围头村与金门、台湾间几段具有浓重时代色彩的典型婚恋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再现了两岸民众由炮火相向的冤家到情深谊厚的亲家这一转变的历史进程。《牵手》编剧之一、福建漳浦广播电台总监薛伟强告诉记者,这部剧从策划、编剧、演播、制作到播出,首度实现两岸成员单位全程合作。而最令他感动的是导演权胜,“他一句闽南话都听不懂,还是做出了9集精良的广播剧,可见语言不通,但情感是相通的。”更令薛伟强没有想到的是,《牵手》这部广播剧不仅受到了中老年听众的欢迎,不少“80后”“90后”的年轻人也成了该剧的忠实粉丝。

      在刘立忠看来,未来协作网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构建权威的闽南话播音水平测试体系,建立闽南话播音主持人才库、闽南话专家库,适时举办闽南话主持人大赛、“讲古”比赛、闽南话微广播剧大赛、闽南话原创歌曲大赛、两岸闽南话广播发展论坛、闽南话媒体高峰会议等,“协作网存在的意义就是用乡音传乡情解乡愁,以闽南话为媒做好两岸文化交流大文章。”(记者 魏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