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个门办所有事——淮安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纪略

30.09.2015  09:35

  政务服务中心是政府与群众贴得最紧、靠得最近的窗口服务单位。过去各审批部门由于分散办公、各自为政,群众办事“门难找、事难办、脸难看”。针对这一紧迫问题,淮安市围绕“整合最彻底、事项最齐全、授权最充分、系统最智能、环境最优美、服务最高效”的建设目标,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和创优载体建设,打造完成阳光便捷、全国一流的大型政务服务中心,42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实现了“进一个门,办所有事”和大厅之外无审批的目标。

  “省时、省力、省钱,环境好,服务更好。以前,开据无房证明、缴纳契税、申请贷款,起码要跑4个单位,耗时最少一星期。如今在新建的大厅30分钟就办妥了所有手续。”前来办理房屋贷款手续的李先生表示。这是淮安市加强政务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全力打造101%服务新高地的一个缩影。

  打造一流硬件,实现“应进尽进

  淮安政务服务中心总面积6.1万平方米,服务大厅1.23万平方米,中心设置服务窗口262个,后台工作位154个,进驻市直行政审批及服务部门57个,集中办理行政许可、初审和服务类事项共计417项,其中地税局、车管所、人才中心等分中心事项31项,总进驻人员近1000名。围绕“大厅之外无审批”目标,强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在市政府32个部门内设行政许可服务处,集中审批职能并全部进驻中心。在此基础上,中心还为社会提供各类行政确认、行政收费等综合性服务,对在行政许可、便民服务中涉及到的中介服务机构全部进驻,以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的全面服务,实现了“进一个门、办万千事、解万千难”的目标。

  完善制度体系,突出“顺畅通畅

  为保障政务服务中心顺畅运行,淮安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打通政务服务体系的制度“瓶颈”。扎实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最终保留市级行政许可项目42项(其中决策性审批11项、程序性审批31项)、初审项目77项、行政服务项目303项,并明确专人对其他地级市行政许可、行政服务事项设定以及环节、承诺时间等进行监测,保证淮安市行政许可事项设定数量动态保持全国第一、承诺时间全国最快、事项环节全国最少。同时,为规范业务办理,相继制定《淮安市行政服务首问负责制度》《淮安市重大项目审批代办制度》《淮安市四证联发工作制度》等制度和规定。

  优化运行机制,做到“集约节约

  创新协同办理模式,在服务大厅设立帮办中心,明确各条线审批流程的帮办人,按照“一个帮办中心总辖,五个区域协同”的“1+5”联审联办模式,由帮办中心集中受理,再由企业设立区、基本建设区、综合服务区、公共服务区、图审集中区等5个区域各涉及部门协同办理,对从企业名称核准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集中受理并全程帮办、协同联审,最后由帮办中心实行窗口督办、统一反馈,打造重点项目“零障碍快车道”。在大厅设置区域帮办专员,负责各区域材料和事项的领办督办工作,各区域之间根据内部关联关系由帮办专员负责联络,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帮办服务,积极探索人社就业、创业服务一窗受理和公积金中心、住建产权交易、国土土地登记三位一体联动办理模式。淮编

编辑: 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