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三包在南京重出江湖 城市管理需大家参与

10.06.2015  12:49

  9日,南京“门前三包”新政满月。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率先推出“门前三包”,全国推广。如今,“门前三包”成为南京城市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个本已被人们淡忘的词又回归城市,重新被媒体关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古训,能否化解现代城市“门前三尺”的管理难题?

  责任书一签,街道容貌大变

  玄武街道樱驼花园创业街,南京首个新版“门前三包”试点。从东到西,创业街长300多米,聚集了122家店铺,小百货、小餐饮、小五金,各色各样,全是百姓日常生活所需。

  试点一个多月,家住樱驼花园8幢的刘春英老人看到创业街在变化。先前每到孩子上学、放学和大人下班的时段,街道就堵,店家货品摆到路上,加上人流、车辆,四五米宽的小街挪不开脚,叫喊声、喇叭声,吵得人心烦。现在大变样,各家规规矩矩,东西没见摆出来,店是店,路是路,清清爽爽。

  今年4月,122家店铺和玄武湖街道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门前的卫生、秩序和外立面、张贴,店家要负责管理。

  倚门出摊、占道经营,是城市“老大难”,水果店最突出。记者在创业街看到,两家水果店,虽然店门外的路面还摆了几筐水果,但“气势”远不如通常所见。两家店主都说,不摆出去,出摊、收摊少了很多活,人不累。

  “人家不摆出去,我们也不会摆出去。”江女士一家在创业街上有两家店,一家卖日用杂物,一家做餐馆。鞋架、车篓、搓衣板,全摆在店里,小店挤得满满当当。江女士说,以前是家家比着,就怕别家在外面摆得多,自己吃亏。城管经常来,来了就收,城管一走,东西又摆出去,城管总不能24小时在各家门口守着。

  做鸡蛋灌饼的高剑松在店门口摆个垃圾筒,垃圾放满了,自己送到30米外的大垃圾筒。他和伙计再也不会随手往外扔垃圾,看到顾客扔了,顺手就捡起来。

  环卫工钱家木轻松不少。以前,从凌晨3点扫到下午5:30,这几百米长的街,似乎永远扫不干净。前脚扫,后脚又有人扔。“门前三包”一个月,钱家木说,店家基本改好了,地上垃圾大多是行人扔的。

  罚款难治本,商户成立自治联盟

  今年5月8日,南京召开现场会,全城实施《门前三包管理办法》,南京城管局副局长靳楠介绍,新版“门前三包”“”在两处:一是“三包”内容,即卫生、秩序、绿化变为卫生、秩序和立面;二是“三包”的思路从罚和管,变成搭建城市治理平台,推动共同管理。

  靳楠说,污水乱倒、车辆乱停,他几秒钟的事,够你忙上半天,还忙不好。协管员再多也不够用,城市运行成本高企不下。记者从多个街道了解到,“门前三包”的工作,相当于城管队伍一半的工作量,有的地段占工作量的八成以上。

  樱驼花园创业街干货店店主刘鹏老被罚,他的货总是摆到马路上。“他越罚,我越要摆出去,摆出去多卖点,把罚款的损失给补回来。”“门前三包”之后,上百家店分成三片,每片成立自治联盟,刘鹏当选为副会长,40多家店一起签“三包”责任书,大家都不乱摆,谁也没意见。“大家自觉,不扣、不罚,见到城管,心情也好,主动招呼。”刘鹏说,城管也在变,见到哪家下货忙,还跑过去帮忙,双方关系处好了。

  城市治理,就是要让大家参与城市管理。上海路菜场的水果店屡屡倚门出摊,宁海路街道城管带着摊主“巡逻”。见到有别的水果店倚门出摊,占道经营,城管队员上前执法;一路上也看到有水果店规范经营,不占不脏。“巡逻”回来,摊主二话不说,主动填表受罚。

  新“门前三包”实施以来,变化悄悄发生,店家从被管理者,成为管理城市的一分子。全市建立起500多个自治联盟,有两三万店家商户加入;微信上涌现出大量自治联盟微信群;店家的议事会多了,有事大家坐下来和城管商量着办;在鼓楼中央门等街道,城管和店家、商户共同上课,了解城市管理困境。

  城市治理,需政府俯身履职

  “门前三尺”,应该是城市矛盾的缓冲区,而不是激化地带。靳楠说,缓冲区,就是对话区、沟通区。城管身在基层,和管理对象未必交流顺畅,未必就接地气。一次,他到某街道检查,发现阴沟上的铁栅栏铺满了硬纸、木板,五花八门,有碍观瞻,遂令街道整改。再去,铁栅栏挡板换成了间隔小的新栅栏,焕然一新。第三次去,新栅栏上又铺满了硬纸、木板。他不解,问商户。商户答,防蚊虫从阴沟飞出。城管恍然大悟,联系专业机构,定期消杀,纸板盖再也不见了。新“门前三包”鼓励店家“抱团”,选出“带头人”,双方有事,可以互相喊话,坐下来对话。

  坐下来对话,鼓楼区宁海街道城管执法中队方升其搜集到门前电动车乱停的诸多缘由,最主要的一条,是停在门口方便拉线给电动车充电。执法队员又找店家商量,能否集中停放。店家举手欢迎,一起商议哪个区域合适。中队联系企业,计划安装充电装置。店家说,有地儿放,能充上电,谁再随意停车,尽管罚款。

  “‘门前三包’,需要政府放下身段,找到背后的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方升其说。

  “让大家参与,是城市管理理念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靳楠说,店家、执法队员都需要改变。(朱秀霞  颜  芳)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