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江文化”,浸灵秀校园,促发展提升——记滨江小学省级“十

16.03.2017  18:36
以“长江文化”,浸灵秀校园,促发展提升——记滨江小学省级“十 - 南京市教育局
以“长江文化”,浸灵秀校园,促发展提升——记滨江小学省级“十 - 南京市教育局
以“长江文化”,浸灵秀校园,促发展提升——记滨江小学省级“十 - 南京市教育局
来源: www.nje.cn

 

 

近日,滨江小学召开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长江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结题鉴定会。上午9点多,滨江小学会议室里暖意融融,桌上一摞摞厚厚的资料彰显着五年的研究带来的丰硕成果。

出席本次结题评审会的专家有江苏省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张晓东博士,南京市教科所汪朵主任、邓大龙老师,区教师发展中心杨杰军校长、吴青华主任和刘明静老师。学校校级领导、课题组成员和青年教师团队一并参加本次结题会议。

活动首先由课题主持人薛卫平校长致欢迎词,接着由教科室武昆主任做结题工作汇报。武昆主任从一个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度,对课题的研究历程和收获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题汇报生动详实,从参与研究的课题成员的不断成长,到学校文化内涵的提升,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策略、经验和愿景做了全面的总结和汇报,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课题组部分成员也分别就自己的研究实践及成果进行补充说明。

在现场答辩环节,学校课题组对评审专家所提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对学校课程管理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传承的价值以及在学校低、中、高年级中推行校本课程时所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专家们表示,对“长江文化”这一课题的探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将来的教育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开展课题的深入研究。

经过专家组合议,由张晓东博士代表课题鉴定组对课题的研究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第一,研究成果丰沛。本课题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开发出低、中、高三本校本教材和教学设计,具体施教的可操作性强。校本课程的建构合理到位,对于一线老师的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第二,研究设计科学,实施规范。研究以“从儿童出发,为儿童行走”为理论依据,通过增设与“长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在每个年级推行《阅读伴我成长》的阅读手册。以开发的三本教材为依托,推进“长江文化”传授的系统化,实现校本课程的规范化。其研究理论依据充分,研究思路清晰,方法运用得当,过程真实扎实,研究成效显著,成果丰富。

第三,效果明显,影响广泛。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发生的积极的变化。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变得开阔起来,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扎根于课内,走出课外。校内教研气氛浓厚,老师们的思考和实践凝聚成一篇篇文字,多次获奖或发表于期刊。

最后,由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吴青华主任对课题组老师辛勤的劳动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从四个方面对学校以后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做了指导,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历时五年,经历各种波折,终于实现圆满结题的目标。相信滨小的老师们会在积极开展学校课题研究的这条路上以饱满奋进的姿态继续前行,以科研引领教研,提升自我,促进学校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