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扩围

21.04.2018  13:44

   与知识产权同行

  4月20日,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江苏省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浙江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安徽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在上海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书》,四地将共同建立区域知识产权发展共商、布局共进、保护共治、服务共享、人文环境共建五大机制,以优化提升知识产权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当天,四地还共同启动了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这是安徽省首次应邀参加长三角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新闻发布,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布局共进:打造具全球竞争力的知产密集区

  2009年,沪、苏、浙三地在上海达成共识,开始推动知识产权领域联动发展。今年首次扩围,不仅在地域上扩大到安徽,实现长三角区域全覆盖,而且在机制上也将进一步协同推进。按照《协议书》,从今年起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知识产权局轮值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负责推进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工作协同发展并加强统筹协调,确定和推进年度合作项目。更重要的是,四地还将深入研究和全面梳理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资源、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等经济创新发展要素,构建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导向目录,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型区域。

  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2017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进入全国前十强,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申请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22.85件,远高于全国9.8件的平均水平。目前各地都在努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其中江苏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2016年占全省GDP的比重已达32.1%。

  “但长三角地区还存在知识产权资源和产业资源的匹配度不高、知识产权创造和利用环节之间的整合度不够等问题,阻碍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陈亚娟说,希望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形成科学合理、错位发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区域发展态势,推动苏浙沪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

  保护共治:构建跨区域“大保护”格局

  当天,四地知识产权局还分别发布了2017年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状况白皮书和十大典型案件。其中,江苏省知识产权局2017年受理专利案件8055件,同比增长25.6%,其中侵权纠纷1674件。“这个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表示,无论是行政执法还是司法保护,长三角始终保持着打击侵权假冒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大保护力度,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今后,苏浙沪皖将共同构建以司法保护为主导、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优势互补、有效衔接,争议仲裁、纠纷调解等有机补充的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在行政执法方面,将建立区域内的线索通报、证据移转、案件协查、联合办案以及检验鉴定结果互认等制度,推动执法程序和标准统一化。同时,健全区域内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形成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协作机制,并跨区域紧密合作,开展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服务共享:鼓励流动和新兴运用模式探索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一体化布局也成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四地将加强区域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及各类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维权、培训平台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开放共享,推动区域内同类产业共建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和专题数据库,推动建立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技术关联企业为主体、按照产业链布局的知识产权联盟。目前,四地都有一批知识产权产业联盟,今后或将进一步跨省市整合。

  四地还将共同实践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经营等新兴知识产权运用模式。记者了解到,江苏已探索建立了“园区+平台+担保+银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全省2017年专利质押融资额达40亿元,比2016年翻了一番。上海去年有57家企业办理专利保险,投保额达2508万元。

  江苏经济报记者 杜颖梅 通讯员 张锋

原标题: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扩围

标签:

编辑: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