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小微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出现转机

08.04.2016  19:09
        浦发银行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日前发布“新华—浦发长三角小微企业景气指数2015”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度长三角小微企业综合景气总指数为95.75,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中段。但行业景气指标中,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景气指数均好于年度总体水平,表明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区域小微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出现了一定的转机,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长三角小微企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综合景气指数分别为98.72、101.90、91.63和94.27。其中,现代服务业处于“微景气”区间,成为经济下行格局中的一个亮点。   浦发银行副行长姜明生表示:“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具有经济‘晴雨表’的作用,直接反映了我们国家经济的健康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浦发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超5000亿元,贷款支持的小微客户数较年初增幅超25%。
  从分类景气指标来看,在七个分类景气指数中,2015年度长三角小微企业的生产景气指数、订货景气指数和投资景气指数均高于临界值,分别为105.01、100.93和101.07,均处于“微景气”区间;雇佣景气指数和盈利景气指数分别为94.40和95.23,均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成本景气指数和融资景气指数分别为87.29和86.30,均处于“相对不景气”区间。
  报告分析,雇佣景气指数和盈利景气指数表明了有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有所下降,如何提升小微企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面临一定的难度;另一个是长三角小微企业盈利状况堪忧,部分小微企业面临亏损。
  “不过,成本景气指数与融资景气指数与2014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表明长三角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有所缓解。”上海社科院副院长、指数课题组组长王振分析认为,央行持续地增加贷款,以及2015年的连续几次降息,对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分区域景气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小微企业所处的生存发展环境和成长空间也有所不同。上海、安徽、苏南、宁镇扬、苏北、杭嘉湖、浙东、浙中8个区域中,2015年,上海区域的综合景气度最高,指数值为101.79,是唯一处于“微景气”区间的地方;安徽综合景气指数最低89.63,是唯一处于“相对不景气”区间的地方;其余六个区域的综合景气指数均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
  报告认为,数据表明上海和宁镇扬的小微企业景气指数在临界值附近,其余6个区域的小微企业景气状况差强人意,反映了这六个区域的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不甚理想。
  据了解,2015年度的小微企业景气指数调查,共选取了长三角八大区域2000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