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残障孩子广播操“私人定制”

24.12.2015  19:10

  12月23日,随着欢快的课间操乐曲响起,镇江市特教中心智障学生跳起了整齐、有力的康复操,凸显生命律动;听障学生跳起了融入律动、街舞、搏击、太极等元素的健身操,彰显青春活力。正在观看学生们做操展示的校长吴善亮介绍:“我校师生自创的健身康复操,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补偿了身心缺陷,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镇江市特教中心缘何自创康复健身操呢?“听障学生因听力损失,学习仅靠眼睛来观察,然后再模仿;智障学生因大脑受损,其运动和感知觉存在障碍,只能做些简单动作。而普通广播操对残障儿童来说,难以全面实现广播操中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康复效果。” 副校长王玉兰告诉记者,特别在年初学校举行的“爱生节”活动中,老师发现听障学生对一直沿用的普通广播操不感兴趣、不愿意做,而智障学生动作不协调、不会做,学生渴望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广播操,变听障、智障学生集中做为分开做。

  “学生的心愿就是服务的方向。”于是,学校老师决意为残障学生创作康复健身操,组织体育、舞蹈、康复专业教师开展专题研讨,在全面了解残障学生身心特点和康复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校本化健身康复操,实现了将运动学与心理辅导、音乐治疗和康复训练有机结合,既体现特教的康复特点,又体现普教的运动原理。在学生反复试跳的基础上,聘请了江苏大学、南京特教学院体育系教授和镇江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对康复健身操进行技术指导和论证完善,使康复操更加适合残障学生的运动特点。

  经过修改、完善的康复操博采众长、多元结合,融入健美、搏击、街舞和太极四大元素,形式丰富、节奏多变,体现健美、搏击、街舞和太极节奏变化。健身操音乐辅助、愉悦身心,同一套动作配以2-3种同节奏的乐曲循环使用,并运用沙槌打击节奏,增加趣味性;还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用矿泉水瓶装沙子,增强力量训练的康复性。看到学生们跳得十分开心,脸上充满自信,不难发现集运动、康复、心理辅导、音乐治疗为一体的康复健身操,深受特教孩子的喜欢。

  令人欣喜的是,康复操达到一操多功能的效果,填补了特殊教育无专门化、校本化、特色化康复操的空白。11月中旬,在2015年江苏省特殊教育年会上,将康复操纳入到省前瞻性基础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残障学生常态化社区融合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中推广应用,这是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唯一申报的融合教育改革项目。(编辑:曹卢杰)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