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档案馆完成碑铭拓片采集和数字化工作

19.08.2016  02:02

  为了抢救性保护地方文化遗产,更好地体现我区档案馆的存史功能。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镇江新区档案馆历时大半年,耗费大量精力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区范围内散落于民间的金石、碑刻文化信息,进行抢救性拓片采集,收获了不少珍贵而有价值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比如唐代仪凤二年的《魏法师碑》、明代弘治十四年的《铁幽冥钟》、明万历年间《重修东岳庙碑记》、清康熙三十七年《金山江天寺铁舟海和尚塔铭》、乾隆四十五年《孙氏宗祠祀产碑记》、民国初年的《鲁肃墓碑》等碑刻铭文拓片和图片,共计82幅。为了便于碑文的考证和利用,现已将拓片全部扫描成电子图片。目前,拓片工作已近尾声,下一步工作重点将对碑刻文字信息,进行考证和研究。

  据初步统计,此次拓片的这些碑刻文化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记事类、匾额类、石刻类、墓志铭类、楹联类等,年代跨度从西周早期至民国初期。有些碑文文辞优美,文采纷呈;字迹或厚重质朴或隽雅秀丽或钝拙无华;有些碑刻因年代久远,字迹风化磨损,辨认不清;有些石碑劈成两半,砌进猪圈,或铺路,或垫于池塘边填道、造成毁损残缺;有些古宅大院精美的石刻门额在文革中铲平破坏,有些石刻门额覆以石灰泥巴才得以保存至今。

  近年来,在大开发、大拆迁、大建设进程中,许多古建筑被拆除,不少金石碑刻也随之流失消亡。拓片中,我们多次曲折辛苦地找到一处,却发现石碑、石刻或匾额已盗或丢失,让我们深感痛心和遗憾。

  镇江新区,尤其是东乡一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碑铭石刻文化非常丰富。这些碑刻拓片的采集进馆,不仅是我馆丰富馆藏的创新之举,更是为了促进和保护我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收集进馆的金石碑铭拓片是我区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从不同侧面反映不同时代的人文、历史变迁情况,为后人研究历史政治、文化、民俗、宗教等,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