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京口区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16.04.2015  11:48

  镇江市京口区一贯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确立了机关工作人员蹲点新机制,成立了16个蹲点组,22位机关各科室、部门及直属单位的工作人员分共同体片区每周到学校去进行“养成教育”督查,并定期汇总反馈。督查中,蹲点人员通过进班听课、查阅作业、巡查校园、随机访问有关人员等形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以及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作出了客观、细致的评估。
  该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养成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发掘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体育、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等课程中蕴含的养成教育资源,并渗透到相关教育教学中。同时利用走廊、墙壁、校园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等宣传主阵地,结合广大少年儿童年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对“八礼四仪”进行宣传解读,加强养成教育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布置,让养成教育随处能见、随时可学。
  该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小”“实”“新”“活”的原则,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影响力,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实效的实践训练。同时,大力推广学校养成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教师、学生身边的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并通过家长会、网上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帮助家长掌握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内容,引导家长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做好文明礼仪示范。
  该区还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作用,积极组织和引导未成年人走进社区、文博场馆、旅游景区等场所,开展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绿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等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做“文明小义工”。此外,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并积极探索以“动态评价”“即时评价”“个性评价”“申请评价”为重点内容的有效评价机制,努力构建以激励性评价为基础的“生态评价体系”“依人性 促个性”,让养成教育活动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