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展开百姓幸福新画卷

21.11.2015  11:48

  “镇江人对民生改善诉求强烈,希望我们多办实事。百姓关心哪里,我们就要往哪里去努力。”今年4月3日,镇江市民从电视上看到,市委书记夏锦文履新后首个工作日,就到企业和社区一线了解生产安全、生活安宁、社会安定情况。他强调:“‘三安’是民生的基础、发展的前提,务必时刻绷紧这根弦,让建设新镇江的步伐更加稳健。”

  7月27日,中共镇江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召开。“十件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进展顺利、危旧房空斗墙解危工作启动实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4%、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尽管以保障“三安”为目标的民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改善民生无止境。于是,“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织密民生保障网、公共安全网”“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办实事”写进了全会决议,一幅崭新的民生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以保障‘三安’为目标推进民生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必须扎实推进。”8月13日,镇江市市长朱晓明在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马不停蹄地赴五凤口高架施工现场、中石化镇江谏壁油库监控室、市公安局京口分局四牌楼派出所、大润发京口区店等地调研,就如何落实“三安”集思广益。她反复强调:“做好‘三安’工作,必须强化责任落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生产安全是民生幸福的基础。11月初,记者在镇江新区看到,投入2500万元的化工安全环保智能监管系统一期已建成。作为化工产业重要集聚区,新区防事故保安全任务重,该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全天候、全方位监管有毒有害气体、危险品车辆禁行区域、危险品管道泄漏等安全隐患。

  在镇江,覆盖全市高危行业及规模以上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在全省率先建成,得到省安监局充分肯定并推广。目前,入网运行的5850家企业,累计自查自报隐患28095条,整改27775条。镇江还建立了百名安全生产专家进企业义务巡诊制度,帮助及时预防化解安全问题。

  镇江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3年“双下降”,连续10年获得省政府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优秀等次。今年1-9月,全市发生的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3%和12.9%,占省控指标的62.9%。在镇江市安监局党组成员许见远看来,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项制度建设的日趋完善。近年来,镇江市建立了市委常委会每半年“议安”、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议安”和市长办公会每月“议安”制度,以及“3+x”目标责任书签订制度和“干、查、督”安全隐患闭环运行等一系列机制,构建起安全生产源头管控体系、企业安全生产体系、政府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责任处罚体系等五大体系,有效保障安全生产形势稳步趋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执政者的奋斗目标。“生活要安宁,首先要住有所居”,镇江市住建局局长谢继步说。今年以来,全市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0594套、基本建成22189套,住房保障范围和标准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该市正大力推进棚户区建设,在市区改造危旧房和空斗墙8万平方米。

  “全市可用财力的71.2%、新增财力的81.5%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保障覆盖率达97.6%,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580元”“医改和学前教育改革纳入全国试点”“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创业先进城市”“全省第三家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今年78个民生重点项目按序时推进”……镇江端出的民生“成绩单”可圈可点,但面对百姓诉求仍未懈怠。在10月29日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为议题的市政协常委会上,夏锦文指出,民生工作任务依然繁重,不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到位,“要精准对接民生需求,精细落实民生实事,精心推动民生改革,让全市老百姓过得更安心、更舒心”。

  百姓幸福,平安是前提。11月初,走进润州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一个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的数字化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建成,1040只探头基本覆盖全区主次干道交叉路口、市区背街小巷、城市广场及治安复杂区域等“关键部位”。润州区委书记王冬生告诉记者,润州是镇江老城区,车站、码头、老小区多,治安形势复杂,但2014年区内公众安全感和法治满意度双双位列全市第一,其中公众安全感达到98.5%,这归功于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法治引领,不断推进平安润州建设。

  “平安锣敲起来、平安谣唱起来、平安义工动起来”……近年来,镇江市建立“四大体系”,突出隐患问题排查、突出风险评估、突出矛盾排查处理、突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推进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村级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平安先锋工程”建设,平安镇江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三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并持续多年被评为苏南最具安全感城市。去年,公众安全感再创新高,达到96.57%,数值、增幅均位居全省首位。

  本报通讯员聂军高小琪

  本报记者晏培娟刘庆传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