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厚植开放谋求弯道超越

07.04.2016  10:23

  《关于推动镇江更高层次开放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镇江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镇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试行)》……

  1个主文件、4个配套文件、7个年度文件,在5日召开的镇江市开放发展大会上,与会人员拿到一整套促进开放发展的政策文件,举措之实、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这是继全市创新人才大会之后,镇江今年召开的第二个全局性会议,高站位、精准化推进开放发展,信心决心和战略路径清晰可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开放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开放、转型的引领型发展作为战略支点。镇江处在苏南这样的开放高地,应当摈弃传统思路,勇于提高站位,摆脱‘开放洼地’,实现‘弯道超越’。”镇江市委书记夏锦文的会议动员鼓舞人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中,大力推动引领型的开放发展,正成为镇江上下的高度共识和积极实践。

  抓有效供给,让“金娃娃”快速生根发芽

  席勒(江苏)航空,这个去年10月引进、今年1月22日才批准设立的飞机制造公司,办公楼和部分厂房主体工程竣工,到位资金超亿元。7月,第一架直升机将在这里总装下线,今年底一期将投入使用,项目投产后年销售将达200亿元以上。

  夏锦文介绍说,镇江着力打好主动减量、优化存量、引导增量的“组合拳”,从生产端入手,从供给侧发力,改造和升级低端产业,培育和发展高端产业,以此引领带动“三去一降一补”。今年以来,镇江依托“海陆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式精准招商,引进了一个又一个“金娃娃”。1-2月,全市新批外资企业15家、增长66.7%,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个,绝大部分是航空航天、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中高端产业。

  去年镇江实到外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6个百分点。今年1-2月,进出口总额、出口增幅均列全省第二,进出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9和10.5个百分点。镇江市市长朱晓明表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镇江必须大力推进开放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精准招商,引进优势项目,扩大有效供给,做大做强开放发展的“容器”。今年,镇江排定市领导带队的境外招商12场次以上,预计新洽谈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将达到100个以上。下一步,还将优化顶层设计,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抓园区载体,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大开放必有大载体。做精载体,是镇江推动特色化开放发展的重要抓手。

  (丹阳)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核心“高档灯具研发及生产项目”近期将投产运行。作为江苏台企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近年来镇江先后建设了苏台(句容)光电子产业园、(扬中)智能电气产业园等八大对台合作载体。其中仅海峡两岸(镇江)新材料产业合作示范区就有台资企业30多家,超10亿元以上企业9家,去年公共财政收入占镇江新区工业税收总量30%,工业应税销售1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成为外资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中瑞生态产业园是中国和瑞士两国唯一国家层面共同推动的战略性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负责园区运作的江苏中瑞联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宓告诉记者,2012年7月启动以来,已签约引进瑞士科莱恩、华大基因等35个项目,去年成为省级国际合作生态建设试点园区。

  种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镇江市商务局局长殷敏介绍,目前,镇江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各1个,省级开发园区5个,综保区已有江苏汇鸿冷链、瑞典山特维克、华星美科和先进光电等23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超10亿美元。镇江力争到2018年新增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争创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培育2-3个国际合作平台。

  抓关键主体,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近年来,国内钢铁行业遭遇“寒冬”,但江苏天工国际却异军突起,多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国际空白,自主研发生产的特钢新材料加工切削工具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30%,模具钢占国内市场份额超50%。

  朱晓明表示,“以开放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必须放到企业这个关键主体上。”今年,镇江将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全年组织不少于1000家次企业参加130场境内外重点展会,引导机械制造、眼镜、电气等传统产业开展国际合作,重点培育4-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准的境外产业集聚区。

  开放发展的“灵魂”是人才。今年2月,镇江面向全球发布了“金山英才计划”;3月,成立创新人才发展研究院;4月,举行镇江-宁镇扬在地高校院所科技合作对接会……一系列动作,都指向“外来引进”和“本土提升”并举,培育国际化人才的深厚土壤。

  抓机制优化,

  以一流环境助推开放发展

  不久前,丹阳雄特牧业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了一批荷斯坦奶牛、娟姗奶牛和红安格斯肉牛,总数达6100头,进口活牛到国内屠宰,大大降低了成本。近年来,镇江大力推进口岸建设,先后取得国家进境肉类、粮食、活牛屠宰和木材等指定口岸4项资质,这是镇江开放发展环境优化提升的生动体现。

  建立口岸联系会议制度、建成口岸联检中心,在全省率先运行镇江电子口岸、在全国率先试点外资审批“一表制”、在全省率先实现“三证合一”“一口受理”“全程电子化登记”……镇江市在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贸易管理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试,降低制度成本,扫清发展障碍。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4439户外资企业入驻镇江,德国西门子、法国道达尔等近5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累计到位外资超200亿美元。去年,开放型经济创造了全市1/3的GDP、1/4的税收和近1/4的固定资产投资。

  综合环境供给,是开放发展的“生命线”。夏锦文表示,下一步将更大力度建设“接轨国际”的硬环境,让镇江处处散发国际化城市的时代气息;更高标准营造“拴心留人”的软环境,开展新一轮“效能革命”,推进“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服务”,持续优化涉企服务;更加注重涵养“兼收并蓄”的大胸怀,加大多领域对外开放,让镇江走出“小码头”、走向大世界,打造全省名副其实的“开放高地”。

  本报通讯员李 栋高小琪章存保

  本报记者晏培娟刘庆传

编辑: 顾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