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围绕“12345”落实“四个最严” 镇江全力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02.03.2016  16:43

  2月23日,镇江市召开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回顾2015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科学分析监管形势,安排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

  镇江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政府与各辖市区政府、市食安委成员单位签订责任状,并明确“12345”的食品药品安全任务。即,坚持一条主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推进“四有两责”,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党政同责、综合协调、社会共治、标本兼治,缩短整合期,推进磨合期,加快融合期,真正把食品药品安全“”住、“”好、“”到位;守住两道防线:守住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的食品安全事故;守住从“实验室”到“医院”的药品安全防线,确保不发生重大以上和源发性药品安全事故。依靠社会共治、最严法治、标本兼治这三项“”理。加大基层建设、信息宣传、产业帮扶、督查考核这四个力度。抓好“十百千万”工程、食品安全城市创建、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建设、监管干部队伍的勤政廉政建设等五大项目。

  具体实施而言,在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镇江市将强化监管标准化研究,推进许可准入、日常监管、执法文书、监管频次、诚信评定等监管标准的统一,建立基于问题导向和风险管控的“双随机”抽查制度,探索建立食品领域“三小”(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对网络交易食品药品等新兴业态的有效监管制度,探索多部门共同建立检验检测资源共享、“三联两防”执法办案协作联动工作机制,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努力解决食药安全“”的不牢固、“”的不安全、“”的不到位的问题。

  对于具有镇江特色的社会共治食药安全之路,今年将通过“三扩”,推进社会共治迈向体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是社会共治队伍扩容,调整充实社会监督员、专家、志愿者队伍,企业质量安全监督员数量增加1倍以上,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舌安卫士”光荣行列;二是网格化示范点范围扩大,把8个首批示范镇(街道)所辖的村(社区),8个首批示范村(社区)所在的镇(街道)作为优先对象,开展第二批网格化示范点建设;三是社会共治内涵扩展,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有效发挥保险的风险控制功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更好地督促企业严格自律,进一步融合好政府、部门、企业、市场、媒体、公众等多元化因素,用网格+网络化的方法,最大限度延伸食品药品监管触角。

  在打基础、利长远的建设方面,镇江市将通过开展以“夯实基层、打牢基础、苦练基本功”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即打造10个硬件全、人员足、业务精的标准化乡镇(街道)监管分局;探索建立100名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推出1000家食品药品“良心企业”;实施超过1万批次的食品药品安全民生抽检工程。

  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标本兼治方面,将一手抓监管、抓整治,一手抓服务,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并依托食品药品行业供给侧改革调整的有利契机,加强政策方面的指导帮扶,鼓励食品药品企业发展“实体+网络”的双线营销模式,鼓励食品药品企业的资产重组、结构优化,推进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黄良俊)

                                                                                                                    (新华日报,2016年3月2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