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志愿服务 百万志愿者温暖一座城

05.03.2016  08:36

龙虎网讯 2月26日,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南京一批志愿服务个人、项目、组织和社区获得“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殊荣。

这是南京志愿服务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143.52万名,占到常住人口总数的17.46%。

南京着力在志愿服务区域、项目、群体、时段和机制等方面创新拓展,进一步夯实了志愿服务制度化基础,全面提升了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水平。”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委对南京的志愿服务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从零散不均到全覆盖,志愿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故事】在玄武区大石桥19号,有一个新街口街道志愿者服务总站。自2012年成立以来,这个站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1000人左右,平时主要提供照顾老人和小孩、相亲、培训等志愿服务。

陈卞榴今年52岁,是该站唱经楼社区的一名夕阳天使助老志愿者。只要社区有事,她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逢年过节,她都不忘上门看望独居老人。老人生日、传统节日,她都会送去慰问和祝福,用满腔的爱去温暖老人孤独的心。

陈卞榴一家5口,相处非常和睦。除了自己热心志愿服务,她经常带领女儿到独居空巢老人家中看望老人,受到社区众多居民的称赞。“看到别人开心,自己就高兴。”谈及自己从事志愿服务的感受,陈卞榴说。

【解读】以前,志愿服务相对比较零散不均,有的地区比较集中一些,有的地区则比较少。近年来,我市立足长远发展,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网络,实现了从零散不均到全覆盖的转变。

目前,全市86个街道(镇)都设立了以街道(镇)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总站,打造了区域性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总枢纽站。全市30个服务窗口和公共场所,建立了354个依托式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示范点。全市11个区建立了901个各类社区志愿服务站,占到社区总数的82%。

从大众化到专业化,志愿服务含金量越来越高

【故事】2月17日上午,瑞金新村社区二楼异常热闹。南京社区艺术教师志愿者吕战平,带领梅韵锡剧团16名文艺志愿者,与瑞金新村社区联合举办了“百家献厨艺,邻里迎新春”第四届百家宴邻里节活动。志愿者们表演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集“锡剧、沪剧、越剧、京腔、歌舞”为一体的精彩节目,赢得现场居民的热烈欢迎和满堂喝彩。

南京社区艺术教师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惠敏介绍,该中心成立于2013年4月,3年来已累计发展艺术教师志愿者598人;志愿服务项目涉及声乐、器乐、舞蹈、绘画、摄影、戏曲、朗诵、书法、民间艺术等9个门类;累计结对社区106个,11个区全覆盖;艺术教师志愿者累计进社区辅导7818场(次);受益群众累计达15万人次。

【解读】志愿服务因为主要是靠群众自愿参加,所有进入几乎没有门槛,只要有一份奉献爱心的热情就可以了。但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我市志愿服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除了传统的大众化的帮扶和维持秩序以外,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志愿服务团队也涌现出来。

南京社区艺术教师志愿服务中心就是专业化志愿服务的代表之一。目前,全市11个区成立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达3055个。其中,旅游、文化、艺术、教育、科普、卫生、体育、法律、心理、助残、消防、环保等行业领域的专业志愿者团队达130支。这些专业化的团队进一步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内涵,提高了志愿服务的含金量,在一些特殊领域和场合起到难以替代的重大作用。

从中老年到青少年,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

【故事】时其武今年73岁,是江宁区东山街道中前社区的一名平安志愿者。除了平时主动参加社区的治安巡逻,他还利用自己年轻时在部队当兵学习到的文艺特长,自编了一套《老有所为立新功》的快板书,在社区等多个场合进行志愿演出,收到居民热烈欢迎。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时其武的带领下,从南京青奥会的时候开始,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成了平安志愿者。当时,一家三代一起在社区巡逻,成了青奥志愿服务中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

小时候,母亲就教育我们要多做好事,为社会多做贡献,并且给我做好很好的榜样。所以,我一直在遵循母亲的教诲,也希望能把这种志愿服务精神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时其武说。

【解读】近年来,我市通过在纪念日、节假日、重大活动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迎青奥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南京行动”等各类志愿服务主题活动,设计南京市志愿服务标志标识“梧桐叶”,创作南京志愿者之歌“最爱梧桐叶”,举办志愿者文化节、“南京志愿者心声”分享会,组织志愿者征文、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等多种文化创意形式和途径大力弘扬志愿精神,从中老年到青少年,越来越多的各个年龄层的市民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尤其是大学生等青年志愿者,逐渐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志愿服务精神在南京实现了世代接力、薪火相传。

从自发到引领,志愿服务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故事】在2月26日中央文明办召开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建邺区兴隆街道奥体社区被授予“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成为志愿服务的“全国榜样”。

奥体社区志愿服务负责人朱月飞介绍,该社区建立了志愿者招募、注册登记、服务认证和考评体系、激励、培训、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确立了公开身份、公开服务项目、公开联系方式、公开服务时间,承诺服务效果的“四公开一承诺”志愿服务制度;制作了志愿服务统一标识,建立了志愿者注册登记卡、志愿服务记录、活动开展台账,确保志愿者队伍种类齐全、分类明确、标识统一、记录清楚。社区现有注册志愿者550人,每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达560次,实现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解读】为全面推进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近年来,我市公布了《南京市建设志愿之城指标体系》和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等一批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工作任务、运行机制和具体指标。

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过程中,我市还注重培育示范引领项目,比如,按照社会化招募、项目化运行、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的模式,组建“五中路”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扶持固化“文明礼让斑马线”、“新街口地区文明引导”、“救在身边”、“让艺术走进生活”等一大批中长期志愿服务项目等。

为巩固志愿服务常态化,我市还创设了每月一次的“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日”制度,两年来共开展集中行动1.7万场次,服务群众78万人(次)。同时,我市正式成立南京市志愿服务学院,组织分级分类培训,统一指导全市志愿服务培训。

今年,南京将进一步深化推动与“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在着力完善志愿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活动运行机制和嘉许回馈机制,推动南京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邹伟 本报通讯员 蒋筱云 田素伟 王宝珍 张宗学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王缘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