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各银行今年堵截通信诈骗189起

25.09.2015  22:03

  通信网络诈骗近年来在各地一直呈高发态势,并且诈骗手段花样翻新、防不胜防,如何阻断电信诈骗,已经成为公安、金融、通信、电商等部门共同面对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常州银监分局自2015年7月起,在我市银行业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集中宣传防范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专项行动,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净网行动”。

  我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此高度重视,均成立了专项行动小组,还在行内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有效强化网点一线员工责任意识,主动加强对重点人群的询问和风险提示,并加强银行安全管控,同时积极进行各类宣传活动,切实推动专项行动开展。

  专项行动期间,各行充分发挥一线营业网点和员工在防范通讯网络诈骗犯罪中的核心作用,在厅堂区域开展集中宣传的网点(含自助银行、社区银行)数量总计达1133个,累计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等宣传活动545场,参与职工达32826人次,有效提升了宣传覆盖面。

  在对公众宣传的同时,各行还邀请相关领导、公安部门专家,通过专题培训、方法演示、实践教学等方式,共开展了对大堂经理、柜面员工和网点安保人员三类“关键人员”防范通讯网络犯罪知识和技能集中培训142场,以保证三类“关键人员”做到“三个掌握”——掌握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手法、掌握被骗客户的惯常行为特征、掌握堵截客户被骗的主要做法。部分银行还多次组织开展防范网络通讯诈骗演练,进一步提升员工应对能力。

  此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机构网点室内外电子屏、宣传册、官方网站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行动期间,累计向社会公众发出防范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提醒短信、微信共200余万条,印发宣传册(页)130余万份;常州银监分局还结合“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服务月活动,联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当地报社、广播、电视、网站、APP、微信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公众持续、广泛地进行防网络通讯诈骗宣传。

  经过多方努力,此次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2个多月的集中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帮助有关客户挽回了经济损失,体现了常州银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良好形象。同时,各行结合宣传教育活动,加大了隐患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苗头性问题,通过教育和排查,进一步为客户资金安全提供保障。今年1至8月,常州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成功堵截通信网络诈骗案件189起,帮助客户挽回经济损失1558.27万元。

  骗子行骗过程中虽然手段层出不穷、花招屡屡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围绕你的钱袋子、银行卡进行“角色扮演”。只要保持清醒、留意识别,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警方特意总结归纳出了“五不”防骗宝典:

  不盲目轻信:

  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骗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接到这类电话后,要及时挂断,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骗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

  不理睬:

  不贪小利才能不受诱惑。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头脑清醒,不予理睬,以不变应骗术的万变。

  不透露个人信息:

  无论对方使用什么手段,要紧守一条底线:不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不汇款转账:

  电信诈骗手法无论如何翻新,最后都会落在让你向他们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汇款上。因此,对任何要求你转账、汇款或为你提供“安全账户”的陌生电话、手机短信,直接拒绝,一概不要相信。

  不自做主张:

  当骗子在电话中要求你不要告诉家人、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时,建议你偏不信他这邪,拿起电话与亲朋好友联系核实,或直拨110报警。

  1.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对方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为由,要求其将资金转入相应账户配合调查。

  2.医保、社保诈骗:冒充医保、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对方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涉嫌洗钱等,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诱骗汇款。

  3.解除分期付款诈骗:冒充网站工作人员,谎称因银行系统错误需买家分期付款、每个月支付相同费用,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骗对方在ATM机上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4.包裹藏毒诈骗:以对方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要求将钱转到“安全账户”以便调查。

  5.金融交易诈骗:以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对方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

  6.票务诈骗: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逐步将对方引入圈套。

  7.虚构车祸诈骗:虚构对方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要求立即转账。

  8.虚构绑架诈骗:虚构对方亲友被绑架,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

  9.虚构手术诈骗:虚构对方家人突发急性病需紧急手术,要求转账支付手术费。

  10.电话欠费诈骗: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对方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语音提示,以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11.有线电视欠费诈骗:冒充有线电视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以对方名义在外地开办的有线电视欠费,要向指定账户补齐欠费。

  12.购物退税诈骗:获取购买房产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对方到ATM机上转账。

  13.“猜猜我是谁”诈骗:获取对方电话号码和姓名后,打电话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对方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随后以被拘留等理由向对方借钱。

  14.破财消灾诈骗:先获取对方手机号码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伤害对方,但可破财消灾。

  15.冒充领导诈骗:获知上级机关、监管部门单位领导的姓名等资料,假冒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等。

  16.快递签收诈骗:冒充快递人员,称有快递需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随后送去假烟或假酒,一旦对方签收,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

  17.提供考题答案诈骗:联系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谎称提供考题答案、骗取转账。

  18.娱乐节目中奖诈骗:以热播娱乐节目组的名义群发短信,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等借口实施诈骗。

  19.引诱汇款诈骗: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汇款,引诱此时正准备给别人汇款的人上当。

  20.刷卡消费诈骗:以银行卡消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由群发短信,冒充银联中心或警方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其银行账号、密码。

  21.高薪招聘诈骗: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对方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收培训费等名义实施诈骗。

  22.低息贷款诈骗:通过群发信息称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利息低、无需担保,以预付利息等名义实施诈骗。

  23.复制手机卡诈骗: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骗取转账。

  24.冒充房东诈骗: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

  25.钓鱼网站诈骗: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对方登录假冒的银行钓鱼网站,进而获取银行账户、网银密码等信息。

  26.低价购物诈骗:发布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以“交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钱。

  27.盗QQ冒充亲友诈骗:盗取对方QQ密码,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亲人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28.盗QQ冒充老板诈骗: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QQ号码,并获取财务人员老板的QQ号码,再冒充老板让财务人员转账汇款。

  29.网购诈骗:开设虚假购物网站,一旦对方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需要重新激活。随后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获取对方账号、银行卡号、密码。

  30.订票网页诈骗:利用门户网站等投放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对方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等理由实施诈骗。

  31.虚构色情服务诈骗:发布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待有人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提供服务。

  32.刮刮卡诈骗:印制发放虚假中奖刮刮卡,实施诈骗。

  33.中奖邮件诈骗: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以“交个人所得税”等理由要求汇款。

  34.办理信用卡诈骗:通过报纸等刊登办理高额信用卡的广告,以收“手续费”等形式要求对方连续汇款。

  35.收藏诈骗:冒充各种收藏协会发送邀请函,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对方与其联系,则以预先交纳评估费、场地费等名义要求转账。

  36.ATM机告示诈骗: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其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卡内现金。

  37.伪基站群发短信诈骗:利用伪基站群发网银升级兑换现金的链接,一旦对方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盗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

  38.微信伪装身份诈骗: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骗取被害人感情和信任后,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骗钱。

  39.微信代购诈骗: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理由要求加付。

  40.微信爱心传递诈骗:将虚构的寻人、救困帖子以“爱心传递”的方式发布朋友圈,引起不少善良网民转发,帖内所留联系方式大多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41.微信点赞诈骗: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即以“手续费”等形式实施诈骗。

  42.微信刷信誉诈骗: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

  43.扫二维码诈骗: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对方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植入木马病毒盗取银行账号、密码。

  44.违章提醒诈骗:冒充交警部门给车主发送“超速违章”“限行违章”等交通违章提醒短信,并附上联系方式骗取罚款,有些还会附上网站链接,一旦车主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盗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