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浪潮下的城镇化”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

15.06.2015  13:44
 

6月8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银发浪潮下的城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王静霞主任委员,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副厅长张鑑,上海市规划局原局长夏丽卿,天津市规划局原副局长冯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左川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室主任张菁,南京市规划局原局长何惠仪,南京规划委委员苏则民,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小卉等出席研讨会。会议由张鑑主持。

周岚代表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与会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她指出在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国家在应对老年社会方面,过于关注养老产业和单个的设施点建设,而忽视了如何从空间规划层面解决我国出现的老龄化问题。周岚认为,应对“银发社会”,不能单靠产业和政策,而是应该重点推进适老社区建设,打造“一碗汤距离”的适老宜居模式。

王静霞代表女规划师委员会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感谢和祝贺。她说新型城镇化要研究的课题很多,银发浪潮下的城镇化研究非常有意义,十分契合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态势。我们城乡规划行业应该为银发社会的建设积极发声,积极修订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在每一项规划的空间布局中,充分体现老年人的需求。

陈小卉基于城镇化中心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对当前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背景进行了介绍,提出我国城镇化和老龄化同步推进的现象全球独有,还对我国不同的养老模式、不同老年人属性的空间需求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城乡规划须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空间需求,积极促进整体城乡空间适老,推进适老社区建设,强化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最终实现城乡空间的适老化,建立“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模式。

与会专家对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出版的《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城乡规划变革与创新》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围绕“银发浪潮下的城镇化”主题展开了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活跃。专家们认为,当前我国对老龄化的关注度不足,未能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虽然一些部门出台了养老服务业和养老设施的政策文件,但是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不足,而地方上更多关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已有的养老设施更多是养老地产概念,难以真正满足大众的需求。还指出,由于农村地区养老设施不足,以及目前普遍存在人口外流导致的“空巢化”,以至于农村的养老问题比城市还严峻。

与会专家建议,城镇化一定要适应老龄化,要以居家养老为主体,加快对适老社区的研究,重点研究适老社区的规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标准;要加强政府在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作用,有序引导市场力量参与;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培训,将培训进行产业化;要强化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包括针对老年人的上门服务等,完善社区的老年人服务设施配套;要强化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关注,可组织有行动能力的老年人进行再就业,尝试在老年人群体中建立“义工银行”,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区义工活动;要重新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提倡以不同年龄阶层混合居住的养老模式为主,并鼓励年轻人常探望老人。

专家们普遍表示,江苏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之一,在江苏试点建设适老社区有良好的基础,对银发社会的探索也将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代表及有关单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场(一)

周岚厅长在会上讲话

张鑑副厅长主持会议

会场(二)

会场(三)

                                                                                                      胡剑双 /文 何常清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