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干部找准新常态下发力点

07.11.2015  11:39
铜山干部找准新常态下发力点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三支队伍建设让无所作为无处安身——

  新华报业网讯 “新常态”打破了干部原先的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很多人摸不准方向找不着方法了。铜山又长期处在地区的领头位置,求稳怕事、“为官不为”现象成为发展的一大障碍。“其实新常态是更高水平的发展,对干部的要求更高了,更需要干部主动作为,”铜山区委书记毕于瑞说。

  如何鼓起干部的精气神? 2014年5月,毕于瑞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被动的人成不了发动机》的文章,认为对铜山很有启示意义,便组织全区干部学习讨论,让人人争做“职场发动机”,鼓起干部精气神。今年又深入开展了“敢作为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干部的工作激情和担当意识,着力打造精气神十足的“狮子型”干部群体。

  围绕打造区四套班子、科级干部、村级干部三支队伍,铜山区着重解决领导班子如何“以上率下”的问题,科级干部怎样克服“为官不为”的问题,村级干部如何实现“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问题。

  “我们采取的办法,一靠发挥工作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一靠严格的监督督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不能干什么,都清清楚楚。”铜山区委组织部长孙健说。

  以前,“上面感冒,下面吃药”,领导班子自身的管理往往被忽略。铜山借助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激发核心层的干事创业激情和垂范作用。通过党政联席会、四套班子联席会、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实施领导干部联系镇(场、街道)、联系重大项目、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并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督查范围,对重要事项发抄告单,区发改委对联系重大项目和联系重点企业情况一月一汇总,报区主要领导。“四会三联系”使领导干部时时处在组织的监督范围之内,有效解决了对领导干部工作的考量问题。

  在科级干部层面,铜山对“为官不为”说不,拿“懒政”、“惰政”开刀,对机关实行分类考核,考核结果与单位奖励、干部使用、公务员评优评先直接挂钩。他们还出台《铜山区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问责办法》,强化问责。今年以来,全区已处理了违反八项规定、吃拿卡要、镇级干部走读等相关人员33名,问责结果在当地媒体公开发布,在干部中引起强烈震动。

  将区级考核延伸到村级。根据农村的主要工作,铜山区主要考核村务公开和村账镇代理、村庄环境整治和保洁、信访稳定、计划生育、土地管理五项内容,既为基层减了负,又为村干部明确了工作方向和职责。考核后,将300多名村支书统一大排名,对总分后30名的列为“软弱涣散村组织”,委派第一书记,单项后10名的进行诫勉谈话,“五星”村支书中特别优秀的享受科级待遇。郑集镇石楼村支部书记张辉说,现在感觉工作有方向、有标准,为农民干实事的劲头更大了。村级服务型组织建设给农村带来和谐新风,据统计,今年以来铜山全区信访案件量比过去降低了五成以上。

  让每一个干部成为“发动机”,必须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铜山采取培训+培养的方式,锻造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区里与清华、同济等一流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两年共组织了8批300名干部参加培训。他们还邀请专家来铜山开设干部培训讲座30多次。开阔了干部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执政能力和为政品德。

  基层,成为铜山干部的“黄埔军校”。铜山在年轻干部培养上有一项坚持了数年的“规矩”,拟提拔年轻干部都必须到信访维稳一线、招商一线、重点工程一线、扶贫一线接受锻炼淬火。区信访局办案科科长佟稳三年前还是个基层群团干部,按照区里新任干部要到信访一线锻炼的要求,调到信访部门工作,经过几年摔打,得到迅速成长。她说,只有双脚插到地墒沟里,才能对群众有感情,带着感情才能找到客观公正的解题方法。

  创新驱动+干部内生动力驱动,促进了铜山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今年1-9月份,全区GDP、财政收入、工业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

  本报通讯员 刘尚魏

  本报记者 刘刚 继东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