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工中川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民航速度”助力甘肃民航起飞

10.10.2015  13:19

   民航速度”助力甘肃民航起飞

  ——中铁建工中川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部建设侧记

          9月30日下午15时15分,伴随着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的开通,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正式投入运营。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甘肃省2015年“6873”交通重点突破行动首个开工的重点项目,总投资约9.5亿,总建筑面积11.58万㎡,由换乘中心和社会停车楼两部分组成。该工程2015年4月17日开工,今起投入运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运后,直线换乘距离不足百米,是继上海虹桥机场后,换乘距离最短、最便捷、最具人性化,集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过程中,中铁建工1800余名建设者喊出了“敢打必胜、争创一流,勇当6873交通突破行动排头兵”的口号,经过167天的日夜鏖战,克服工期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科学组织,精细施工,继兰州西站后在甘肃省建设市场再现铁军风采,创造了建筑领域的“民航速度”。9月30日15时,甘肃省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等领导参加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投入运营仪式并视察兰州中川机场枢纽工程。

           公铁航全程无风雨换乘

          中川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位于中川城际铁路站房与中川机场航站楼之间,由一座4.9万平方米的换乘中心和6.3万平方米的两座停车楼及商业连廊组成。目前,投入运营的区域为换乘中心核心区,预计10月底实现整体交付。

          中川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外形设计,与城际铁路站和航站楼相协调,空中鸟瞰,机场航站楼为主体建筑,大曲面屋顶恢弘、大气,高铁站房与航站楼相对,层叠式后退的三层屋面与机场形成呼应,机场枢纽的换乘中心在这其中姿态低调,如飞机的两翼,三者以地域协调性、延展性、连续性、相似性的特点融合于一体,相得益彰。

          机场枢纽换乘中心大厅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屋面开有六条连续的采光天窗和六座“生长式”的阳光谷,整个空间浑然一体,无风雨覆盖航站楼与高铁站房之间区域,形成舒适、宽敞、大气的换乘空间。

          六座“生长式”的阳光谷,是兰州中川机场枢纽的一大亮点。阳光谷钢结构从大厅地面生长至屋面,结构构件优美、生动,阳光通过屋面照射进大厅,并照射到地下一层空间,同时地下一层区域的汽车尾气能够通过阳光谷及时排出,保证了地下换乘区的良好空气与光环境,完美诠释了现代建筑“节能,环保,绿色”的建筑理念,为地面换乘大厅与地下换乘区提供了空间活力,提升了整个枢纽工程的空间品质。据现场技术人员焦建民介绍,每座阳光谷由240根粗细大小不同、曲率各异的钢管和176块大小不一、形状凹凸有别的玻璃组成,不仅构件加工难度极大,而且安装精度极高,可谓别具匠心。

          据悉,该工程建成后,将整合民航、铁路、长途、公交、出租、机场巴士、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间的无缝连接和快速换乘。

          中川机场枢纽与T2航站楼、中川机场高铁站房中心对称,完好地覆盖了航站楼与铁路站房之间的区域,机场与铁路站房之间旅客全程无风雨换乘。枢纽工程包含一座换乘中心、两栋社会停车楼,其中,换乘中心大厅内无缝衔接机场航站楼与中川机场高铁站房,使得航站楼与高铁站房的换乘距离缩短到百米之内;两栋社会停车楼位于高铁站房西侧,底层与换乘中心通过两条商业连廊连接,方便社会车接送旅客。换乘中心地面一层为换乘大厅,地坪标高与机场接平。地下一层既是公共交通换乘区,也是枢纽下穿道主路,整个地下层设计1座基本站台为出租车上客区,2座岛式站台为长途、机场巴士、公交车服务,  4根专用车道中有一根为贵宾及社会车穿过专用道,并在地下一层T2航站楼侧预留T2与远期T3航站楼之间的穿梭轨道。高铁站房西侧的两栋社会停车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机场旅客可从换乘大厅沿两侧商业连廊直接到达停车楼。

           甘肃建筑史上的“民航速度

          2015年4月17日开工,中铁建工集团跑步进场,仅用7天时间即建起了近2万平方米的办公生活区,解决了1800名建筑工人食宿的难题。

          按照该工程与中川城际铁路同期建成,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运的要求,中铁建工集团兰州中川机场枢纽项目部以技术为先导,倒排工期,科学地将施工现场划分为18个区段,以保投运的换乘中心核心区域为重心,由中央向两侧平推,分区段24小时组织施工,现场喊出了“人停,机不停”的口号。现场40余名管理人员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都在14-18个小时。特别是进入最后装修施工阶段,项目经理石成刚带领全体员工每天盯在现场,按照进度计划落实解决现场问题,曾经提出的  “当日事、当日毕”升级为“问题从出现到提出解决方案不得超过3个小时”。

          “工作一个多月,感觉工地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刚刚步入工地的新毕业大学生陶亮亮感慨工地生活在腾讯日志中写道。

          为了确保工程安全优质按期交付,中铁建工集团高度重视,自8月进入装修工程后,先后派北京分公司总工程师吴长路、北京分公司西北片区副总经理于建忠等领导到工地临阵指挥,解决装修阶段各类质量通病问题。项目部则与32家协作队伍签署了“三保”(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责任书,实施安全、质量、进度追责制,重奖重罚。

          由于工期压力巨大,加之连续5个月的紧张施工,很多员工都身心俱疲,但他们深知“铁军”的称号不是喊出来,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他们病了吃吃药、打打针,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他们家中有事,一个电话,一声歉疚,始终奋战在工程一线;从沈阳南、银川国奥村转战到机场枢纽的装修技术负责人杨洪涛、张勇、魏永刚,他们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为确保工程按期交付保驾护航;他们都是钢铁的卫士,都是中铁建工最可爱的人。在工程最艰难的时候,一贯被称为“铁汉”的项目经理石成刚曾流过一次泪。用他的话说,流泪不是因为畏惧和懦弱,而是他相信身在这个工程的每一名员工都是好样的,他们行,但是他感觉到大家的付出实在太多太多。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铁打的汉子,中铁建工在兰州中川机场枢纽工程书写了120天捆扎钢筋8088吨、浇筑混凝土6万立方米的地下结构施工、20天完成钢结构施工的壮举,并用不足半年时间确保了这个继上海虹桥机场后全国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的顺利投运,从而,创下了甘肃省建筑史上的“民航速度”。(张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