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精神,盐城最宝贵的红色资源

30.07.2017  15:51

  炎炎夏日,位于盐城市区的泰山庙依旧清幽静谧。76年前,新四军在这里重建军部,泰山庙成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如今,作为盐城第一个“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庙迎来越来越多的参观者,他们追寻革命先驱的奋斗足迹,汲取精神滋养,坚定人生信仰。

  “砥柱江淮抗日善战,伟绩丰功永垂文献。”走进泰山庙大殿,是陈毅、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五位新四军主要将领的写意雕塑。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军委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重建新四军军部,继续领导新四军坚持长江南北敌后抗日斗争。

  “新四军重建军部,恢复了政治委员制度。可以说,佩戴N4A臂章的新四军正是从这里崛起,从此走上新的发展道路,成为一支真正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战军队。”新四军纪念馆副研究馆员陈宗彪说。

  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将领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着整个华中地区抗日斗争。五人雕塑旁,镌刻着陈毅诗句:碧血前驱流万斛,茁壮新生民主来。当年,陈毅在盐阜老区回答文人绅士的疑问时,以诗文唱和,其拳拳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跃然纸上。新四军与老区群众的鱼水深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坚不可摧的牢固根基。

  “1941年6月,日伪军对盐城进行扫荡,新四军军部机关受到严重威胁,于1941年7月10日被迫撤离盐城,前往阜宁停翅港。在日伪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泰山庙最终毁于战火。”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桂法说。为了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从1982年起,盐阜老区开始筹备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的恢复工作。

  “一开始,我们借用原盐城县博物馆的一层楼面,举办盐阜地区新四军抗日斗争史陈列展,当时布展的地方不大,图片只有三四十张,没有一件实物。”陈宗彪回忆起当年的展览,许多抗战老兵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让他记忆犹新。“盐阜地区是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地方,这些走出去的新四军老兵,特别是盐城籍老兵,纷纷重返故地缅怀过去,主动捐献珍贵的实物。

  1986年10月10日,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和新四军纪念馆同日开馆。“从旧址恢复到现在,泰山庙陈列展览已经过几次重大改版,内容更加丰富,可看性不断增强,社会教育功能更加突出。”陈桂法告诉记者,作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窗口,近几年泰山庙年接待参观者超过20万人次。

  新四军重建军部,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抗战八年,新四军对日伪军作战2.46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9.37万余名。新四军由当初组建时的1万余人发展到21万多人。在与日伪军的浴血奋战中,新四军共有8万多名将士、300多名团以上干部光荣献身。

  “抗战时期,新四军为老区人民打鬼子;和平建设时期,新四军与盐阜老区依旧血脉相连。”陈宗彪介绍说,1983年盐城建市,百废待兴,但经济发展滞后,特别是落后的交通面貌阻碍着盐城发展,这一切同样牵动着北京、上海等地的新四军老兵们。跑项目、掏腰包,正是得益于他们的群策群力,盐城南洋机场由军用机场改为民航机场;通过向国外争取无息贷款,盐城开通通榆河;新长铁路全线贯通,结束了盐城地无寸铁的历史。“水陆空”三大交通命脉的打通,让盐城展开了腾飞的翅膀。

  新四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是盐城最宝贵的红色资源。追昔抚今,这种精神早已根植于盐阜大地,流淌在盐阜人民的血液里。去年6月23日,盐城遭遇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冲在最前面的是人民军队,他们战斗力最强,救援效率最高,是打不垮的铁军。而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老区人民,他们的骨子里同样流转着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红色基因,这正是铁军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卞小燕)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