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钱就能买到胡歌隐私 个人信息谁来保护?

09.09.2016  10:05

      “胡歌航班911上海飞深圳、912深圳飞青岛”“张继科航班9月5日北京飞长沙、9月7日长沙飞北京”……6日,记者在微博搜索发现,类似明星航班信息随处可搜,只要给对方打10块钱就能拿到明星的航班信息。信息泄露愈演愈烈的当下,谁该来保护这些被公开叫卖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10块钱一条

        6日下午两点半,记者根据微博发布者指示,先加了名为hbviki的微信号,昵称为“航班助手”,记者问“胡歌11号航班具体信息”,他说“先发红包”。记者将10块钱红包发过去后,对方把胡歌航班信息发了过来,并附上一句话“保证信息质量”。他还透露,奥运会以来,晋升新“国民老公”的张继科,“航班信息销售非常好”。

        普通人航班信息是否也能查到?对方表示,“完全可以,只要你知道想查者的身份证号或护照号。”记者将同事的身份证号告诉对方,不到三分钟,对方就将该同事9月23日早上七点多南京飞重庆,10月6日兰州飞回南京的航班信息发送过来。

        “我们的信息就是在裸奔。”互联网分析师于斌说。记者潜伏进一个名叫“信息买卖”的QQ群,有收信息的,也有卖信息的,个人信息价值几许?ID为“荣华永盛”的人说,如果是一手新的个人信息,5-10块每条,二手则便宜些1-2块。见记者嫌贵,“荣华永盛”说“打包便宜,一万起卖,平均每条几毛钱。量越大,价格越低。

        朋友圈泄露隐私超四成

        网上信息买卖泛滥情况超过想象。在QQ上,随便输入“数据买卖”关键词,跳出来的相关QQ群近百个。于斌说,信息贩卖如此猖獗,无非利益当先。个人信息贩卖,实际上是一条黑色利益链。QQID“追梦人”1日18:58发帖称,“不记实名制手机卡有售,全国各地都有,200元起,内含100元话费。”当诈骗分子买到信息后,再用这些不实名的手机卡拨打电话进行诈骗。

        不到一万块钱就可买到至少20万条公民有效个人信息,再倒手卖一次,获利极高,诈骗分子借此行骗,如果成功一次,可能导致受害者如徐玉玉般家破人亡。此前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统计显示,近一年,我国网民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诈骗信息等遭受的总体经济损失约915亿元。

        这些贩卖的个人信息从哪里来?毕业于东南大学的姚威,和友人组建了雨袭团信息安全团队,从去年开始,花一年半时间,在网上搜索到了高达8.6亿多条个人信息贩卖数据,通过信息比对后,分析出个人信息泄露来源。姚威说,除了有非法获利机构、公职人员将合法采集的公民信息对外销售外,还有超过四成人是自己泄露个人信息。他说,微信朋友圈每隔几天就冒出一条类似测试性格、9月运气测试、抽奖等信息,这些转发量动辄10万+的稿子,收取了每一个参与者的个人信息,从贩卖的个人信息追根溯源,近半都是从朋友圈采集的,而且多是自己主动登记。此外,黑客也会入侵地方门户网站、写“爬虫”偷盗用户个人信息。

        信息被卖维权举证很难

        如何管控网上的信息买卖?于斌认为,首先要加强信息源控制。平台就要严查和严惩,作为企业比如腾讯,一定要有责任意识,“屏蔽关键词,发现就得封堵。”除了企业自觉外,更需要行业集中引导管理。

        在法律专家看来,相关法律也需与时俱进,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当务之急。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学博士沈浩说,实际上《刑法》明确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但如何评估危害程度比较难。

        举证个人信息被贩卖是现实难题。“从民事诉讼角度看,一般人很难知道自己的信息是在什么时间、地点、以什么方式、被谁泄露的。”沈浩自己也曾遭遇过不少信息被泄露的情况,前两年孩子刚出生不久,他和太太就收到月子中心、幼教等广告短信的密集骚扰。“我自己很清楚,就是医院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但这只是自己的经验推断,一旦打起官司,要证明是医院泄密,太难。”沈浩认为,“司法界应该敢于运用经验法则和正常社会人的认知,去做事实判断,而不是强求每一个受害者每一步都要提供书面证据事实,这种强求,实际上是把受害者拒在司法大门之外。”(朱秀霞)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