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诚明法治宣讲:法治好声音 我讲你来听

13.08.2015  17:18

  “诚明法治宣讲团的成立为推进法治作出了努力,希望宣讲团能真正深入到钟楼的每个角落,让人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今年4月,常州市钟楼区检察院诚明法治宣讲团成立仪式上,常州市检察院检察长葛志军揭晓宣讲团标识,并寄语全体干警为法治传播贡献力量。

  诚明法治宣讲团的“诚明”二字,取自钟楼区检察院院训“诚意正心、明法践行”。4个月来,诚明法治宣讲团已累计为钟楼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15家单位2000余人进行了宣讲。

  一份菜单:你点单,我来讲

  “王书记您好,给老年人宣讲的《防诈骗不完全攻略》课程,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想再问一下,现场有没有投影仪……”见到袁煜时,她正忙着和社区书记通电话,反复确认宣讲筹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作为诚明法治宣讲团的联络员,钟楼区检察院办公室主任袁煜坦言,接“订单”、排课表、联系“讲师”和“学生”已成了她的日常工作。

  法治宣讲,对于检察干警来说并不陌生。与以往不同的是,新成立的诚明法治宣讲团将该院原有的检察长宣讲团、预防志愿者宣讲团、未成年人普法宣讲团等重新整合,由办公室扎口,统一规范宣讲教案、PPT课件,统一调配全院各部门接受的授课邀请,有效打破部门壁垒,优化配置“讲师”资源,形成了“全院一盘棋”的宣讲合力。

  综合考虑每个人的岗位优势和专业特长,宣讲团将30多名成员分为职务犯罪预防、青少年维权、刑事法律、民事行政法律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采取自由申报加集体评定的方式确定若干课程,每个课程由一至三名成员主攻,听课单位可根据课题目录进行菜单式点课。

  一个案例库:你要的,我都有

  7月21日下午,常州市烟草专卖局迎来了一位老朋友。两年前曾来做过预防宣讲的检察官黄伟,这回,黄伟又多了一重身份——诚明法治宣讲团成员。

  要问这重身份给黄伟带来了什么?当了两回听众的陈先生最有发言权:“案例多了,还都是这两年发生的案件,不光有图片还有视频,我们听得懂、记得牢、坐得住,两个字:管用!

  尽管案例更加丰富新鲜,两万多字的讲稿准备起来,却比两年前更从容。黄伟告诉记者,这还得归功于诚明法治宣讲团筹建的案例库。

  黄伟还记得那是宣讲团成立后的第一次集体交流会,成员们开诚布公,把以往宣讲遇到的难题摆出来谈。“本来挺镇定的,一看到台下有人玩手机,就被打乱了节奏……”“一讲到案例,底下就坐直了,讲到法条,又瘫了下去……”“最难搜集的就是案例,现有的好多都陈旧了,网上百度又怕内容失实……

  大家七嘴八舌,指向却十分明确——以案释法,可以增强法治宣传的效果;案例搜集,最好有统一规范的渠道。由此,案例库应运而生。

  经过全体宣讲团成员陆续搜集整理,案例库现已初步成型。全库按照组别现有四大类413个案例,除近年来全市两级院办理的案件外,其余均来自于两高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及权威媒体;不光有文字表述,还有相应图片及视频,职务犯罪案件还收录了贪官的悔过书。

  黄伟介绍,他这回在烟草专卖局宣讲中用到的18个案例,有13个直接来自于案例库,其余5个从其他权威途径搜集,目前已上传至案例库共享。

  一堂新课:情与法,你选谁

  “《权力关进笼子 严防渎职犯罪》、《防诈骗不完全攻略》、《我的权利我做主》、《抵制网络谣言 规范上网行为》、《你不知道的自护小常识》……”翻开诚明法治宣讲团的课程菜单,记者发现,与法律一贯的“高冷”范儿相比,这些宣讲课程显得很接地气,每个题目后面还附有内容简介、宣讲对象和课时,方便邀请单位有针对性地选择。

  粗略浏览一遍后,排在最末的课程《那些年,你误读的案例》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这是我和同事最新开发的课程。在我们看来,纠正人们在法律认识上的误区,告诉他们如何处理情与法的关系、如何信任法律,与教他们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权利相比,同样重要。”课程的主讲人栾谋勇告诉记者,选题的灵感来自于不久前发生的南京虐童案。

  今年4月,9岁的男童被养母打得遍体鳞伤,令人震惊、心痛。当检察机关对养母作出不批捕决定后,迅速引起网友一片质疑:“以后大家可以放心打孩子啦,只要不打死就行,不用坐牢!

  “不批捕并不意味着无罪,更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取保候审也是一种强制措施。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法律常识,很多人却并不懂,只是依靠一种朴素的正义感在网上进行评价,可情感代替不了法律。”栾谋勇认为,“以往只写入法学专业教材、为法律专业人士掌握的法律常识,有必要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让更多的普通群众知晓,这是推进国家法治进程、提升公民法律信仰的必经之路。

  让检察官欣喜的是,7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实行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的规定(试行)》,要求检察官结合办理的案件,围绕案件事实、证据、程序和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释法说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活动。

  “高检院的这个规定给了我们鼓舞和方向。”栾谋勇说。

  一台节目:你爱看,我能演

  “一张虎皮两幅古画三瓶路易四部空调五千美金……”包工头起初还心有顾虑吞吞吐吐,却经不住反贪局长夫妇的旁敲侧击,最后将行贿“清单”和盘托出。漂亮的贯口一气呵成,赢得掌声一片。

  这段由诚明法治宣讲团自编自导自演的反腐小品,名叫《送礼》。包工头到一名女反贪局长家送礼,请求对城建科长的案子网开一面,却阴差阳错地把丈夫当作反贪局长,礼没送成,反倒中了局长夫妇的计,把他与城建科长的权钱交易抖了出来。整台小品非但没有枯燥的法言法语,还设计了很多“包袱”,引出台下笑声一片。

  刘大妈在社区广场观看时,不停地鼓掌,手都拍红了:“乐也乐了,法律知识也懂了,这样的法治文艺节目很有意思,我们欢迎!

  从“”到“”,是诚明法治宣讲团近来所做的全新尝试。他们不但演小品,还演起了微电影。伴随着深情的内心独白,15名干警拿起画笔,在透明的玻璃板上勾勒出一幅幅法治图景。这部名叫《我心中的法治》的微电影,一经推出便在微信朋友圈疯转,网友纷纷点赞,直呼“脑洞大开”“情怀满满”……

  为了让法治宣讲以更有人情味、更走心的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宣讲团成员可谓绞尽了脑汁:用温情脉脉的三行情书诠释各项检察职能,让检察官以“情人”的角色重新被认识、被信赖;用互动游戏的方式教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分辨正常接触和性侵害,让防性侵教育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

  规范、专业、多元化的宣讲在群众赢得了好口碑,“订单”络绎不绝,“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法治宣讲的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潜移默化渐进的过程,从目前的反响来看,宣讲团确实正渐入佳境。”钟楼区检察院检察长、诚明法治宣讲团团长朱文俊认为,让法治以更容易被接纳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法治真正成为全民的信仰,诚明法治宣讲团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