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刻经处传习所成立 最古老印刷术“活”了

28.12.2016  19:38

        新华网南京12月27日电(刘巍 毛丽萍)今天上午,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金陵刻经处传习所在金陵刻经处揭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王红蕾、南京图书馆副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全勤以及金陵刻经处常务副主任肖永明对此给予高度肯定,他们表示将创造条件,让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发挥积极的作用。

        金陵刻经处位于繁华的新街口,闹中取静,白墙黛瓦,格外神秘。在这150年里,金陵刻经处几度兴衰,而始终不变的是,刻经艺人手尖上飞舞的木屑。马萌青,金陵刻经处第六代刻版传人,也是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金陵刻经处刻经已有30多年。“别看一块经版只有两个巴掌大小,却是慢工出细活儿。”马师傅说,一块经版总共有800个字,但就算是行家里手一天也只能刻80个字,精巧一点的师傅刻一块经版需要半个月,而且不能有错字、别字。如果一块经版错别字超过30个字,就是废版,得重新刻过。绝活怎么练出来的,马老师笑笑,可是左手无名指的一小块残缺却泄露了太多的不易,那是补老板时用力过大,不小心削掉的。但在他看来,只要握上刻刀,这双手依旧完美。虽然雕版印刷单调、枯燥,而且过于落后与陈旧,但是令马萌青欣慰的是,除了原本跟随其学艺20余载的邓清之,从2012年开始,刻经处多了两名新徒弟。学习古籍修复专业的王康和刘鼎一,两名90后的到来,也为刻经处增添了几分朝气。尽管师徒三代同堂,一共只有4个人,但在马萌青心里,却有种人丁兴旺的满足。

        目前,金陵刻经处收藏有清代以来约十二万五千余块佛经、佛像版,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汉文木刻佛教经版收藏中心。此外,还珍藏有《普慧藏》、《龙藏》、《嘉兴藏》等多种版本大藏经,可以说是佛教文化一大宝库,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金陵刻经处自创办以来,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印刷术“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在此活态传承,2009年,“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天传习所成立,又将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以及将这项古老文明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金陵刻经处传习所导师助理邓清之,则代表“非遗”技艺传承人发言,表示将全力以赴,共同努力,将金陵刻经印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